核三重啟公投|為何核能又重獲全球青睞 逾40國支持擴大應用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未來數十年內,隨著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等用電需求急速成長,核能在提供穩定、低碳的電力供應上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國際能源總署(IEA)報告指出,預計2025年核能發電量將創下歷史新高,顯示核能正重新成為能源焦點。目前已有超過40個國家支持擴大核電應用,並積極推動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all Modular Reactor,SMR)等新技術發展。相較之下,台灣全面放棄核電,與全球核電復興趨勢形成鮮明對比。以下《知新聞》帶讀者一覽國際核能的最新發展與趨勢。

近年來,全球對於新建核電廠及延長既有核電廠使用年限的關注明顯升溫。雖然包括台灣在內的部分國家正逐步淘汰核能或提前退役核電廠,但隨著日本重啟反應爐、法國完成反應爐維修工程,以及中國大陸、印度、南韓和歐洲等市場的新反應爐投入商轉,全球核電總發電量依然呈現成長趨勢。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年初報告,有超過40個國家計畫興建新核能反應爐或正在評估此可能性,其中約有10個國家尚未具備任何核能設施。目前全球約有63座核反應爐正在興建中,總裝置容量超過70吉瓦(GW),創下1990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此外,除了140家核能產業公司和31個國家共同支持在2050年前將全球核能發電能力提升3倍的目標外,今年3月,谷歌(Google)、亞馬遜(Amazon)、Meta和陶氏化學(Dow)等多家來自不同產業的大型用電企業也簽署承諾,加入這項全球倡議。
2023年全球核能投資高達650億美元(約1兆9416億元台幣),幾乎是10年前的兩倍。其中,SMR備受矚目,投資人計畫興建約25吉瓦的SMR產能,主要用來滿足資料中心等高耗能設施的電力需求。

13國政策支持核電延役
全球對核能的政策支持持續升溫,近年來多國相繼批准延長既有核電廠的運轉年限。過去5年中,共有13個國家批准64座核電廠延役,總容量約65吉瓦,約佔全球現有核電機組總容量的15%。這些國家包括美國、比利時、捷克、芬蘭、法國、匈牙利、日本、墨西哥、荷蘭、羅馬尼亞、南非與亞美尼亞。
以日本為例,2023年修訂《電氣事業法》,作為綠色轉型(Green Transformation,以下稱GX)計畫的一環,允許反應爐營運期限延長至60年年以上,但不計入因不可預見因素而停機的期間。同年,日本也推出「長期脫碳電源拍賣」投資促進機制,鼓勵包括核能在內的去碳電力投資。
美國則在前總統拜登政府時期通過《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將潔淨能源的稅收優惠擴大至核能,大幅改善所有運轉中反應爐的經濟效益。過去5年內,全美共有22座核電機組申請延長使用年限。截至2024年,所有運轉至少30年的核電機組均已申請額外20年的營運許可,其中逾五分之一更申請第2次20年延役。

哪些國家正在興建核電廠?
根據Statista今年初資料,未來幾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核電國家。目前,中國計畫興建的104座反應爐分布於22座核電廠,總裝置容量達118吉瓦。若順利完工,連同現有的58吉瓦,核電總量將達176吉瓦。
美國截至2024年7月擁有102吉瓦的核電裝置容量,位居全球第一。未來規劃新增約7吉瓦,涵蓋8座核電廠約30座反應爐,若全數運轉,總容量將達109吉瓦,屆時美國核電總量將屈居全球第2。
印度也積極推動核電擴建,計畫建設31座反應爐,分布於9座核電廠,總容量約32吉瓦。
其他積極擴建核電的國家還包括俄羅斯,計畫新增21吉瓦核電容量;英國與羅馬尼亞各有15吉瓦的擴建計畫;土耳其同樣規劃增加15吉瓦。法國將擴建12吉瓦,伊朗也規劃新增7吉瓦。
若上述預定的核電廠都能如期完工,未來全球核電排名前8名預計將為中國、美國、法國、俄羅斯、印度、南韓、英國、烏克蘭。
另外,截至2024年7月尚未擁有核能的國家,但計畫未來建設核電容量的國家包括:波蘭,規劃新增14吉瓦;土耳其15吉瓦;埃及5吉瓦;印尼4吉瓦;肯亞4吉瓦;哈薩克3吉瓦;孟加拉與烏茲別克各2吉瓦;菲律賓約0.04吉瓦。

各國核電發展相關新聞:
美國:
歐洲:
SMR核電專題|法國資助8家核電新創 首家公司已遞出申請建置
亞洲:
解析|南韓新總統李在明挺再生能源、開發SMR 為何反核轉向保留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