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能復甦 2024年發電量刷新18年前舊紀錄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隨著全球掀起一片核能復興浪潮,越來越多國家接受核能作為一種安全、潔淨且可持續的能源,能滿足世界對能源的需求。儘管去年全球有4座核反應爐永久除役,包括台灣屏東馬鞍山核能發電廠(核三),但根據世界核能協會(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下稱WNA)最新數據,2024年全球核反應爐發電量高達2667TWh,創下歷史新高。

WNA最新發布的《2025年世界核能績效報告》(World Nuclear Performance Report 2025)指出,全球核反應爐在2024年的發電量創下歷史新高,達到2667TWh,打破2006年創下的2660TWh紀錄。
該報告也指出,2024年全球核反應爐的平均容量因數(capacity factor)達83%,高於任何其他發電來源,顯示反應爐的性能並未隨老化而下降。所謂容量因數,指的是實際發電量與發電潛力的百分比;換句話說,如果1座發電廠全年以滿載不間斷運轉,所能產生的電量就是其發電潛力。
WNA總幹事Sama Bilbao y Leon表示,「2024年核能發電量創下新紀錄,是對核能產業發展的有力證明。為了實現我們的全球能源和氣候目標,我們需要不斷刷新這個紀錄,每年都取得更大的進步」。
2024年全球有9座新反應爐開始動工興建,其中6座在中國大陸,而埃及、巴基斯坦和俄羅斯各有1座。另一方面,全球去年有4座核反應爐永久除役,包括已運轉41年的台灣屏東馬鞍山核能發電廠(核三),因民進黨政府的非核家園政策而關閉。其他除役機組包括俄羅斯庫斯克2號機(Kursk 2),以及加拿大皮克靈(Pickering)核電廠的1號與4號機,已分別運轉53年與51年。
相關新聞:核三廠2號機昨除疫 缺電考驗即將開始
該報告作者科布(Jonathan Cobb)預期,全球核能發電量在未來幾年將持續創新高。他指出:「隨著目前興建中的反應爐在未來5到6年內陸續併網發電,我們應會看到全球核能裝置容量和總發電量持續攀升。雖然部分老舊機組可能退役,但分析顯示,對於現有的反應爐機組,包括那些已運轉至少50年的反應爐,其性能並未隨年齡下降。」他也提到,美國有些原本已關閉的核反應爐正在重新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