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志工接棒前進光復! 季連成建議「鏟子超人」中秋假期好好休息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今(4)日表示,花蓮光復鄉災區的復原工作,無論是住宅區或道路整復工作,都已接近完成。由於災區整復進入下一階段,季連成指出,中秋節連假首日上午,雖然仍有近2000名志工和軍人湧入光復,但先前大量的「鏟子超人」(一般志工)已明顯減少,目前主要由專業志工接手重建工作。因此,季連成昨日已建議一般志工趁中秋假期好好休息,盡量不要再進入災區。
若志工已進入災區 仍會分流協助製作「防颱沙袋」
季連成說明,如果非專業的一般志工已經抵達災區,還是會分流安排工作。考量許多家戶的門窗損壞,未來防颱工作將需要大量防颱沙袋。季連成表示,這項工作需要人工,預計將需要志工協助製作 1萬個防颱沙袋發給民眾。他指出,目前災區較為欠缺水電、泥作等專業志工,顯示復建重點已從清淤轉向修復與防護。

堰塞湖堤防達標2860公尺 高度三公尺確保安全
關於堰塞湖的狀況,季連成表示目前仍維持穩定,但為安全起見,仍維持紅色警戒。他重申解除紅色警戒的三個要件:評估溢流水量是否足以威脅居民安全、安全體育房是否完成,以及馬太鞍溪河床清淤是否足以讓水流正常流動。
在體育房方面,目標是修復馬太鞍溪被沖毀的2860公尺堤防,以保障光復鄉的安全。季連成宣布,這項長達2860公尺、高三公尺的堤防建築已連夜趕工達標完成,目前正在進行補強。他判斷,即使流量達一公尺,仍可達到安全措施。另外,顧問投放的水深探測器與水位上升探測器正被用於水量評估,而河床清淤工作也在進行中。

校園復課規劃出爐 光復商工10/7視訊、10/13實體上課
在學校復課方面,災情最嚴重的是光復商工。季連成表示,今日預計將完成校園區內的上課教學區清理至百分之百,公共設施的淤泥和廢土清淤今天也可達到相當水準。光復商工可望如期在 10月7日開始以視訊方式上課,並在 10月13日恢復實體上課。光復國中因受損較輕,工作進度更為超前,目前也在順利執行。

民眾家居結構鑑定中 便橋修復達42%預計10/15通行
針對民眾最關心的房屋結構安全問題,季連成說明,由於許多民眾開始要召集廠商修復房屋,建築工會已盡快鑑定房屋安全結構。在初估判定沒有太大安全顧慮後,就會開放讓民眾開始做房屋的檢修與修復。
關於橋樑修復方面,便橋的進度已達到 42%,預計可在 10月15日達成通行目標,屆時所有輕型、小型車輛和人車都可以通行。

農田淤泥總量達600萬公噸 將列為下一階段專案重點
季連成指出,最為複雜的災後處理是農田部分。農田淤泥最淺有1公尺,最高可達2到3公尺厚,總淤土量約有 600萬公噸。他特別強調,目前所有清出來的淤土和垃圾僅有6萬噸,農田淤泥卻高達600萬噸。
季連成已請農業部做後續評估處理,農田部分將採專案處理,並將成為救災復原工作告一段落後的下一個階段重點。重點將放在農田的重新劃分、以及淤土和垃圾的清理方式。

避影響復課 大進國小學童將接駁至太巴郎國小就讀
關於收容安置問題,季連成表示,大進國小和光復國小的居民收容影響到了學生的復課安排。
今日會議討論後裁示,大進國小的108位學生將於 10月7日後,以接駁方式前往太巴郎國小就讀,教育部人員將前往太巴郎國小評估校舍容納可行性。
光復國小收容的28位居民,原計畫媒合至壽豐鄉的旅遊業者處居住,但因距離光復鄉太遠,原住民同仁認為不便就近修繕房屋,目前正在尋求共識。不過,光復國小已決定將學生的讀書區域與收容區域進行分區管理的嚴格劃分,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讓小學生儘快復課,同時不干擾28位原民的生活。
災民補償慰問工作站 10月7日成立採「一站化」服務
季連成最後報告,將於10月7日成立所有災區民眾補償慰問的工作站。該工作站將採一站化服務,由縣府與中央一起合在一起辦公,統一窗口處理所有申請事宜,包括立即解決身份問題、補發身份證、發放慰問金等,以便利民眾。該工作站將在10月7日開始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