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一中百年實驗室重生!師生聯手修復古董級器材 賦予新生命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創校110年的台中一中,擁有一座塵封數十年的物理實驗室,裡面放置超過70年的古董級實驗器材,該校物理科老師賴奕豪在實習階段就被這批古董器材深深吸引,與學生聯手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實驗室整理與修復工作,讓許多只能在教科書中看到的古董器材,再度獲得「重生」。

當年還是實習教師的賴奕豪,首度踏入台中一中參與物理科研習,就被校內珍藏的「骨董級」物理儀器所震撼,這些從日治時期便保存至今的器材,如今在他與同事及學生的共同努力下,被一一修復、整理與展示。他將實驗室走廊重新規劃為展示空間,逐步將藏於塵封櫃中的儀器取出並介紹其原理,讓學生與外界得以親眼目睹甚至動手操作這些經典儀器。

不僅如此,賴奕豪從去年開始設定目標,每周介紹一項實驗器材,至今已累積52篇,並於其臉書平台公開分享。他不僅進行器材的文獻考據,還親自拍攝影片、撰寫使用手冊,使科學教育資源得以公開流傳。
推薦新聞:有片|竹聯幫青堂超囂張!不只暴力取財詐騙1400萬 還假冒民代助理恐嚇警員
台中一中校長林隆諺盛讚賴奕豪老師是「教育歸位」的典範,他指出,許多實驗儀器早已在新課綱與教學改變中淡出課堂,操作方法逐漸失傳,賴老師的復原行動讓這些經典實驗得以再現,對學生而言是一場無可取代的學習經歷。

除了老師們的投入,本次行動更成功激起學生參與熱情,物理科學生自發組隊,參與骨董儀器的修復與操作,二年級許恩與、張培恩、陳冠瑋等學生,深入研究「密立坎電量測量器」,從找資料、修復儀器,到實際完成油滴實驗,每一步皆展現堅持與創新精神。他們甚至製作說明手冊,透過NFC技術結合展覽,實現實體與數位的結合。

配合臺中一中110周年校慶,設備組長許瑋琇與賴奕豪特別舉辦「理科時光博物廊」、「我寫-是那巨人的肩膀」、「我做-修復師」與「科學館驚魂夜-尋找龍的DNA」等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探索,從觀察、操作到撰寫,全方位提升科學素養與實驗精神。
這項長達兩年的計畫不僅復原了珍貴器材,更喚醒了一中人對知識的熱愛與傳承精神,學生不再只是坐在教室裡的聽眾,而是主動的探索者、實踐者,為物理教育注入活力,也讓塵封的歷史再次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