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今年經濟成長坐5望6 專家學者提醒亮麗數據背後潛藏3隱憂

出版時間:2025/11/08 16:15
財經 產業脈動
CC 文章
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坐5望6。梁建裕攝 zoomin
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坐5望6。梁建裕攝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2025年接近尾聲,關稅衝擊之下,國內機構原本預期今年經濟成長「保3」都是場苦戰,沒想到AI商機超乎預期,智庫陸續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全年料將「坐5望6」。然而,學者專家提醒,亮麗數據背後存在3隱憂,尤其AI帶動出口暢旺,恐提升貿易風險。

美國總統川普4月宣布對等關稅,在全球投下震撼彈,由於台灣是出口導向經濟體,當時國內主要預測機構對台灣經濟展望保守,甚至趨於悲觀,主計總處當時曾說,今年經濟成長要保3「有點困難」。

不過川普隨後給予90天豁免期,各國爭相排隊與美談判,希望達成貿易協議,降低關稅衝擊,目前多國談判進度持續,稅率也較原始版本明顯降低。

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開低走高

在此同時,AI商機延續加上拉貨效應大爆發,台灣第2季經濟成長衝出8.01%的超高水準,而後也因為AI熱潮出乎預料暢旺,第3季經濟成長率概估也達7.64%,照此趨勢發展,全年經濟成長率5%起跳不是問題。

AI狂潮來襲,加上關稅負面衝擊不如想像嚴峻,國內主要預測機構紛紛大幅上修經濟預測。中經院4月預測在中性情境下,台灣今年經濟成長僅1.66%,10月中旬發布的最新預測值卻高達5.45%;台經院4月估全年成長2.91%,11月6日最新預測拉高至5.94%,進逼6%。

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開低走高」,根據主計總處說法,今年經濟成長至少5%起跳,這水準將是4年來最佳表現。不過學者專家提醒,台灣出口暢旺恐暗藏貿易風險、AI產業與傳產兩極化發展,以及AI泡沫化等3大隱憂。

根據央行資料,2024年台灣為美國第6大貿易入超國,僅次於中國、墨西哥、越南、愛爾蘭及德國。

AI成為驅動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重心,圖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陳卓邦攝 zoomin
AI成為驅動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重心,圖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陳卓邦攝

台灣出口兩極化「冰與火共存」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直言「AI推升台美經濟,但也提高貿易風險」。他表示,台灣靠著AI商機大爆發,出口締造佳績,但這同時也是美國貿易逆差;近期央行才說,推估今年對美順差擴大至1200億美元,而且美國對等關稅打擊不到台灣強項資通訊商品,美國明年很可能會出新招。

此外,今年以來,傳產與AI產業兩極化的現象一再被提及。遠雄人壽風控長儲蓉日前以「冰與火共存」形容台灣出口兩極化的現象,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更說,「沒有AI就BI(悲哀台語諧音)」。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單看經濟成長率、出口等數據,確實會覺得總體經濟非常樂觀,細看結構,其實有許多警訊,傳統產業受到對等關稅衝擊,低迷情勢可能蔓延至就業市場;另外,美國今年可能超越中國,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國,關稅風險對直接貿易帶來很高的不確定性,其中最大風險就是美國232條款的半導體關稅。

吳大任認為,儘管半導體關稅還沒定案,且台積電可望豁免,但美國希望台灣將半導體生態系複製至美國,如果後續成果不如美國預期,關稅豁免可能還有變數。

一旦AI泡沫破裂恐對台灣經濟帶來重擊

吳大任直言,AI狂潮來襲,科技公司都砸錢投資AI、買AI晶片,但是技術剛推出時是成本最高的時刻,在此階段,高額投資無法帶來足夠的獲利,過早投資反而可能引發風險。一旦AI泡沫破裂,恐怕對台灣經濟帶來重擊。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則指出,認為AI可能泡沫化的人,主要是擔心AI巨擘投資的規模與速度,遠超出當前所能創造出的獲利規模及經濟價值,而且資產集中在少數大型業者,令外界難以分辨究竟是實質需求,還是資本炒作。

至於看好AI者,劉佩真說,支持方認為這波AI浪潮有別於2000年網路泡沫,因為2000年代網路商機,停留在概念式想法,如今AI已有實際應用,而且主力都是大型科技業者,財務穩健,實際獲利也足以支撐投資AI所需。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陳卓邦攝 zoomin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陳卓邦攝

AI仍是樂觀中帶點審慎

劉佩真以台積電說法佐證,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日前法說會上表示,AI需求依然強勁,且比預期還要強。 

劉佩真指出,面對外界對AI泡沫疑慮,魏哲家不只說過,AI需求是真實的,並提到大型語言模型處理文本的詞元(token)數量爆炸性增長,帶動對先進半導體需求上升;魏哲家這番話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所言,AI效能每3個月就能翻倍,其實不謀而合。

劉佩真認為,市場對於AI是否泡沫化仍有質疑聲浪,但至少從台積電說法及擴產態度看來,仍是樂觀中帶點審慎,處於相對中性的態度。(中央社)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經濟成長率 # GDP #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