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生技大會將登場 吸引國際投資合作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亞洲生技大會7月23日登場,吸引台灣傑出生技公司參與,更有國際知名生技創投、新創公司專程來台尋求投資標的與合作機會。專家指出,台灣生技募資在全球逆風成長,台灣有機會取代中國CDMO業務。

台灣生技下半年IPO更多
統籌此次投資高峰論壇的台灣生物產業協會曾惠瑾常務理事表示,美國標準普爾生技指數表現平淡,募資成為生技公司一大難題。然而在全球生技產業籌資低迷下,台灣生技產業募資表現卻逆勢表現亮眼。根據統計,最近兩年IPO公司件數屢創新高,募資總額也有顯著成長,2024年有15家生技公司掛牌(上市上櫃、興櫃、創新板),金額達145.5 億元,今年上半年IPO的公司也有5家,下半年數量更多。
最近幾年中美貿易戰開打,「生物安全法」草案成立雖尚未完全通過,在生物產業 CDMO 領域產生了相當重大的動盪,川普再度上台後,中美脫鉤的疑慮也不斷,讓生技藥品開發及生產的環境再添變數。對CDMO市場競爭及投資環境現況十分了解的馬海怡博士表示,對台灣生技產業,尤其是CDMO 而言,反而是一大發展契機。
她指出,美國「生物安全法」對台灣生技新藥CDMO產業擴大全球市場是一大助力,台灣的CDMO 生技產業早已建立多年的全球業務基礎 (小分子有25年以上,大分子也有將近10年以上之經驗),早已具有符合歐美的GMP 及品質的要求、不遜於印度的成本優勢,還有豐沛的人才資源, 唯一欠缺的是國際市場大規模的推廣,建立台灣生技產業的整體形象。
國際生技資金凍結為投資好機會
台灣生物產業協會年初成立台灣CDMO聯盟,由16家已達國際水準的公司聯袂聘請當地市場開發及經營專家,主動密集拜訪美國各個生技重鎮的新藥潛在客戶,舉辦國際展會組團與投資論壇,希望以群體的經驗與聲望,向國際生技新藥開發產業社群建立台灣品牌的知名度。
曾惠瑾指出,在國際生技產業面臨資金凍結的時刻,正是台灣民間資金投資生技的大好機會,特別是具有投資頂尖技術,或已有中晚期產品,且已經累積臨床數據的生技公司,進行投資的最佳時機。
尤其 ICT產業的CVC或產業創辦人的家族基金,投入生技產業的例子不少,在豐沛資金的支援下,有很大機會找到優異的國際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