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商變調!藍白修法挖空中央財政 綠委搖頭:自砍向選民秀政績機會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立法院藍白立委14日突襲修正通過財劃法,擱置處理去年修正遺留下來的烏龍公式錯誤,反加碼設下中央撥付地方一般性補助款、計畫型補助款的「樓地板」標準,讓預計明天送出院版財劃法的行政院措手不及。不具名綠委受訪直言,本來區域立委可以透過一般性、計畫型補助,幫選區爭取各樣式建設,現在「扣打」都被搬到地方,爭取建設預算的空間沒有了,變成只有議員可爭取,「藍營立委真的覺得沒有事嗎?」
委員會協商過幾天變調
《財劃法》規範中央、地方稅收分配,去年12月藍白在立法院聯手通過修正案,除擴大「統籌分配稅款」大餅,將土地增值稅回歸地方稅,並將統籌分配稅款的分配公式入法,唯權數計算公式錯誤,導致發生345億元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分不出去」的烏龍。
財委會上周審查《財劃法》修正案,黨團協商到分母釀錯的第16條之1,包括藍委陳雪生、陳玉珍、林思銘、賴士葆都列席,不料,2天後立法院會前黨團協商,藍委放生第16條之1(統籌分配稅款公式),堅持只處理補助款條文。
據了解,國民黨團幹部面對民進黨團幹部的質疑,給出回應竟是「來都來了,就大家表決表一表,該處理就處理,不然我們被地方罵的要死….」而藍白14日聯手再度通過國民黨團修正版,立法要求中央撥付給地方的一般性補助款不得低於修法前的年度,計畫性補助款的撥補率也不得低於過去10年平均值。
綠委:藍委真覺得沒事?
行政院會周四將提出院版財劃法修正案,院長卓榮泰也將親自出面說明,各界關注院版送進立法院後,會否又被藍白技術性擱置,綠委直言,經過兩輪修法,錢全部從中央搬到地方去了,本來區域立委還可以透過一般性、計畫型補助幫自己的選區爭取各樣式建設,現在「扣打」都被搬到地方,講難聽的,以前透過立委爭取建設預算的空間沒有了,變成只有議員可以爭取。
「藍營立委真的覺得沒有事嗎?」綠委說,除了立法不用成本,其他所有東西都要花錢,選民看不懂立法,只看得懂建設等實質東西,當統籌分配稅、一般性補助、計畫型補助等三塊都從中央挖給地方,將沒有預算做額外事情,「藍營立委全部都要去當縣市長嗎?」該立委認為,修法已壓縮立委向選民宣傳爭取建設政績的空間,若想選連任應該靜下心思考,坐下來談。
院版修正公式指標和權重
據了解,院版財劃法修正分配公式指標、權重,指標分為財政努力、基本建設兩類型,財政努力指標包含「盈利事業營業額(20%)」、「財產稅努力(65%)」及「非稅收入努力(15%)」。
基本建設指標則納有「土地面積(30%)」、「人口數(30%)」、「工業就業人口(20%)」、「農林漁牧就業人口(10%)」、「農林漁牧產值(10%)」,並設計調整係數,包括:林業用地、國土保安及生態保育用地打折,農牧用地1.5倍,65歲以上、14歲以下人口乘1.2倍,並以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調整等等,反映人口結構對地方施政需求的影響。
民進黨團幹事長鍾佳濱今在記者會,呼籲立法院長韓國瑜比照上次財劃法三讀修正後拖了4個月才送出,這回也暫緩送出,等到行政院版本送來,朝野一起負責任地好好討論。
綠委表示,財劃法公式問題、事錢權分配等,院版內容都有解決,20號政院送出,25號進程序委員會排案,馬上付委就可以談了,希望藍委不要擋案,不要只自利,應顧及全台灣均衡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