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專法時薪245元起!消基會:恐轉嫁消費者埋單、店家高抽成 喊話3大建議
【記者劉沛妘/台北報導】勞動部日前公布「外送員權益保障及外送平台管理法」草案,明訂時薪不得低於最低工資1.25倍,以明年最低工資時薪196元計算,也就是最低時薪為245元。對此,消基會指出,此次專法明確聚焦在「保障外送員」,是外送員權益的一大進展,但欠缺聽取消費者與店家意見,恐導致未來轉嫁消費者「埋單」、店家承受高抽成壓力,形成新的不公平。因此消基會提出「3大建議」,保障外送員、平台、店家與消費者四方權益。
外送員時薪不得低於最低工資1.25倍 消基會肯定
依勞動部預告制定《外送員權益保障及外送平臺管理法》草案,目前要求外送員在「接平台提供訂單至完成期間」,其報酬折算時薪不得低於最低工資1.25倍(以2025年基本時薪190元計算,時薪約245元),且不得低於交通部核定之運價標準,違反可處平台最重10萬元罰鍰。
消基會表示,外送員是高風險、高勞務密度的工作族群,專法透過「最低報酬」、「停權要件明確化」、「申訴機制」及「團保加職災保險」等規範,確實有助於提升外送員工作安全與基本生活保障,消基會對此方向予以肯定。
不過消基會指出,在外送經濟生態圈中,除了外送員與平台業者外,還有每天實際付費使用服務的「消費者」,以及提供餐飲商品、受平台抽成與契約拘束的「店家」,目前專法設計過程中,多次強調外送員與平台之爭議與協商成果,「卻欠缺系統性聽取消費者與店家意見,恐將導致未來實務運作中成本全面轉嫁,由消費者埋單、店家承受高抽成壓力,形成新的不公平」。
外送員權益提升 消基會:成本恐轉嫁消費者、店家
消基會認為,外送員的權益提升,預期將牽動餐飲售價及外送費率變動,消費者將是最直接感受到價格變化的一群人。
消基會舉例, 對於未遵守契約範本的平台,專法並沒有任何罰則,亦未對「店家抽成比例」設上限。這意味著,日後平台若以「動態調整費率」、「特別行銷方案」等名義提高抽成,只要形式上沒有完全違背契約範本,就很難有實際制裁工具;而店家要維持營運,極有可能選擇「調高菜單價格」、「縮減份量」或「限制外送優惠」,最後仍由消費者承擔更高的餐飲成本。
消基會指出,若外送專法只做到保障外送員與平台之間的權利義務,卻沒有對平台與店家、平台與消費者之間的「費用分攤與資訊揭露」作更完整的制度設計,未來就有可能出現「外送員收入提高了,平台利潤維持了,但消費者付出的總金額卻高到不合理」的情況,不利於整體市場長期健全發展。
消基會提3大建議:讓消費者知道錢花去哪
因此消基會提出三大建議,首先「要求外送平台完整揭露價格與分配資訊」,例如外送員實際可得報酬結構、平台向店家收取之各項費用、消費者實際支付金額之拆解。
第二,於專法中明定建立「費率審議委員會」或類似機制,並納入消費者代表,在保障外送員收入的同時,兼顧消費者支付能力與店家承擔度。
第三,「補強店家與平台之契約管制」避免轉嫁壓力。消基會認為,現行草案就店家部分,僅要求經濟部訂定契約範本,但對未遵循者並無實際罰則,無法有效防止平台單方面修改條款,或透過新名目提高抽成比例。
消基會呼籲,立法院在審議專法時,應至少舉辦一次以上以「消費者與店家」為主題的公聽會,徵詢消費者團體、一般民眾及中小型餐飲店家意見。讓店家不再只是被動承受抽成與成本轉嫁的一方;也讓消費者在支付每一筆外送費用時,知道「錢花去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