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大漲的背後 蘇姿丰如何帶領其在AI晶片市場後來居上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周一,AMD宣布與ChatGPT開發者OpenAI建立合作關係,股價收盤上漲 23.7%,根據協議條款,OpenAI將購買數萬塊 AMD晶片,為推理功能提供 6吉瓦(gigawatt)的運算能力,讓AI模型能夠響應用戶查詢。
這筆交易推動AMD的股價,並增強該公司與對手輝達競爭的雄心,輝達是AI半導體行業目前佔據主導地位的龍頭。
周一的交易規定,一旦OpenAI 達到某些部署目標並且 AMD股價上漲,OpenAI 將以每股 1美分的邊際價格獲得 1.6億股 AMD股票的認股權證。只有當 AMD股價達到每股 600美元時,才會授予最後一批股票,這將使 AMD的市值達到數兆美元。
AMD目前市值超過3300億美元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當蘇姿丰2014年接下AMD執行長時 ,該公司的市值略低於30億美元。 如今,AMD市值已超過3300億美元,成長100百倍以上,這反映出AMD如何從生產遊戲顯示卡和個人電腦處理器的戰略轉向,更加專注於推動AI革命的資料中心晶片。
目前,輝達的市值為4.5兆美元,幾乎是AMD的 14倍,大多數分析師估計,輝達用於AI訓練和推理的圖形處理單元(GPU)的市佔超過 75%。
但除了AMD之外,輝達還面臨來自博通等公司的壓力,這些公司為 OpenAI等客戶生產特定應用的客製化晶片,甚至還面臨來自大客戶的壓力,其中一些大客戶已經開始設計自己的晶片。

OpenAI的交易改變AMD命運
OpenAI的交易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改變AMD的命運,AMD之所以能走到這個轉折點,受惠於其周密的策略規劃和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
蘇姿丰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過去幾年,我們一直致力於了解真正推動下一代AI、訓練和推理的工作負載,這筆交易極大地擴展我們的工作。」
在過去十年,AMD的主要競爭對手一直是英特爾,英特爾最近獲得輝達和美國政府的巨額投資,憑藉PlayStation和Xbox遊戲系統使用的圖形晶片及消費電腦中使用的CPU,AMD多年來一直在穩步蠶食英特爾的市佔。
與此同時,英特爾正為扭轉晶片製造業務而付出高昂代價,陷入困境。 AMD於2009年剝離其製造業務(現名為Global Foundries ),而英特爾則繼續向其尚未獲利的晶圓代工部門投入資金,儘管它已遠遠落後於台積電等技術更先進的競爭對手。
AMD定位為推理解決方案首選提供者
2018年,AMD迅速轉向雲端運算,推出Instinct系列資料中心GPU,這是其首款專為 AI工作負載設計的晶片,之後,AMD一直難以跟上輝達的腳步,輝達不僅在AI晶片領域佔據主導地位,還在運行大型資料中心叢集所需的軟體系統方面佔據主導地位。
過去幾年,隨著AI實驗室爭相完善其最新模型,對能夠基於數十億甚至數兆輸入參數訓練這些模型的強大晶片的需求激增。然而,現在,隨著企業尋求在商業、娛樂和研究領域更有用的AI工具,需求已轉向推理功能而非訓練功能,這些應用往往更有利可圖。
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的人工智慧研究員Jacob Feldgoise表示,過去,計算更側重於訓練,隨著對這些AI服務的需求不斷成長,未來幾年,它將更多地轉向推理。AMD一直在努力將自己定位為推理解決方案的首選提供者。

AMD晶片價格較低有助搶佔市佔
蘇姿丰及OpenAI的高層一致認為,推理需求將成為 AI基礎設施的主要驅動力,並認為隨著 AI產業的發展,任何向開發人員提供運算能力的公司都將獲得巨大利益。
AMD擁有一些關鍵優勢,可以幫助其從輝達手中搶奪更多市佔,其晶片通常比輝達的晶片價格更低,而且效率和品質也在不斷提升。此外,還有一個可用性問題,由於輝達的晶片被廣泛認為是市面上最好的晶片,因此購買競爭激烈。需求大幅成長為AMD提供一個機會,可以將其自有產品作為更實惠、更容易獲得的替代品。
OpenAI總裁兼聯合創辦人Greg Brockman表示,我們確實認為,世界低估對 AI推理的需求,而且我們正走向一個根本不夠用的世界。這是一個正在博弈的市場,人們創造的東西還不夠多,晶片的數量永遠不會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