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石黑浩開講4|中國機器人成本低帶來挑戰 籲台美日專注本國技術互補合作

財經 財經人物
2025/09/09 14:56
克里夫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日本人形機器人之父石黑浩出席SEMICON Taiwan論壇會後表示,此次來台除了解台灣機器人應用需求,也尋求技術合作機會。他也提到中國人形機器人硬體成本低廉,對美日形成挑戰,台灣亦應重視此趨勢,中國投入資金充沛,硬體製造優勢明顯,未來或靠技術結合中國製造擴大市場。石黑浩呼籲面對中國低成本硬體應正面看待,並建議台、美、日在難以擺脫中國供應鏈之下,宜專注本國技術優勢互補合作。

石黑浩訪問。陳卓邦攝 zoomin
石黑浩訪問。陳卓邦攝

中國機器人成本低與發展電動車一樣

石黑浩今出席SEMICON Taiwan微機電暨感測論壇,會後接受媒體訪問,事實上,石黑浩這次其實是透過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邀請來台灣,除了想了解台灣接受機器人在生活應用的潛在需求,也想趁著SEMICON Taiwan多看看相關技術的合作,希望自己創造的機器人服務,能與台灣業者進一步合作。

他在演講中提到,他今年8月曾前往中國大陸北京參加世界機器人大會,跟許多機器人公司交流,他看完後感覺中國人形機器人硬體成本真的非常低廉,就像他們發展電動車一樣,可能會對美國帶來的一大挑戰,就連發展機器人很早的日本也難以追趕,他認為,半導體與製造都很強的台灣也都得正視這個現象。

中國機器人盛況像電動車火熱

他進一步說明,中國大陸這種低成本的硬體,將讓機器人市場無法擺脫中國本土供應鏈,如果想要投入人形機器人市場的國家,或許可靠自己國家的技術優勢,再結合中國硬體製造,一起把市場做大。

石黑浩透露,中國投入機器人市場的盛況,就像電動車一樣的火熱,雖然人形機器人需求還沒爆發,「但是在中國,只要你說要做,願意投入的資金就源源不絕。」

他強調,人形機器人就是要協助人類本來在做的工作,舉凡手要靈巧、感官要細膩,目前技術其實都還在努力中.預估最少還要等10年才會大爆發,但目前光中國硬體製造成本低廉,就是不可忽視的勢力。

他說,在電動車市場,中國確實已透過硬體大量製造形成美國壓力,不過人形機器人是否會有一樣的路徑,還有待觀察,「輝達透過高運算晶片主導機器人的大腦,這技術仍非常關鍵;至於電動車起家的特斯拉,發展人形機器人場域在工廠,這塊市場講求精密度與精確度,也是有一定的門檻。」

石黑浩(左)與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右)。陳卓邦攝 zoomin
石黑浩(左)與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右)。陳卓邦攝

台灣半導體及電腦製造是強項

他提到早在25年前,日本本田汽車也曾開發過「ASIMO」人形機器人作業系統,後來這個市場客觀條件不夠成熟而退出,對比現在的環境,因為有了AI,將讓機器人的功能多元,越來越聰明,石黑浩強調,大家應正面看待中國大陸硬體成本低所帶來的好處多,雖過去中國製造低成本的狀況就一直存在,無形中,卻也帶出不少產業蓬勃發展,不是嗎?同一件事情,有這麼多人想投入,代表市場方向是對的。

他分析,無論美國、日本、台灣,想徹底擺脫中國供應鏈是不大可能的,反而是應該更專注自己國家擅長的技術加以結合。例如台灣的電腦製造、半導體很強,就是很好的基礎。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石黑浩 # 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