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信評估桃機今年營收破250億 明年股利大增近3倍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桃園機場公司)為台灣最大的機場,中華信評最新報告預測今年營收為253.25億、明年262.81億,今年盈餘分配額19.44億,2026年股利分配可大增至56.85億元,恢復至淨利65%,成長近3倍。
桃機去年轉虧為盈擺脫百億虧損
桃園國際機場為交通部全資公司,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前,2019年稅後盈餘為80.78億元,創歷年新高。2020年至2022年受疫情影響,3年連續虧損113億元。根據桃機公司年報,2024年轉虧為盈,營收239億、稅後淨利84億,已超越疫情前表現。
中華信評預期桃機2025年的營收可望因旅客運輸量與航空貨運量復甦成長4%~7%,2026年可維持3%~6%的營收成長,21日授予桃機公司長期發行體信用評等「twAAA」,短期評等為「twA-1+」。桃機幾乎確定可獲得政府的特別支持,因此標普全球評級的長期發行體信用等級與台灣政府( AA+/穩定 /A-1+)相同。
桃園機場為台灣最重要的國際機場,1979年開始營運,旅客人數在2024年達4490萬人次,約占台灣國際航班旅客數的84%。2024年貨運量230萬噸,占國內97%的航空貨運量需求。
旅客出國動能可延續
中華信評預測,在出境旅客需求和貨物出口持續成長的帶動下,2025年至2027年機場的客運量與飛機起降架次將以每年2%至7%的速度成長。近期出境旅客強勁的表現未來2至3年應得以延續,因旅客的旅行模式轉變,目的地向海外轉移,且台灣在東南亞與北美地區投資活動日益興盛。
此外,人工智慧伺服器與IC晶片等具高價值、且時效性強的高科技產品出口量不斷成長,加上全球供應鏈向東南亞地區轉移,也提高由台灣轉運的航空運輸需求,預期未來2至3年桃機的航空貨運服務與飛機起降架次將得以維持成長。
交通部已增資325億
桃園機場公司的收費標準以市場為導向並及時反映成本上漲,中華信評認為,2014年至2020年間調整兩次收費,現金流量因而有所增強,並為第三航廈的建設增加資金來源。
交通部為桃機2022年至2025年間進行總額325億元的現金增資,避免財務風險結構免於惡化,可維持國內市場的主導地位,除了為台灣8成國際航班旅客提供服務,國內空運貨量占比逾95%,其他國內機場不太可能在中長期內取代桃園機場。
桃園機場客運量全球第13
桃園機場的規模與旅客運輸量略小於全球其他機場,但以國際機場協會提供的數據,2024年國際旅客運輸量仍位居全球第13,國際貨運量為全球第10。中華信評認為,台灣以科技業見長而展現的經濟實力,位於東南亞與北美之間優越的地理位置,可為競爭優勢提供支撐,未來兩年營收應可維持成長。
桃機正透過投資興建第三航廈與第三跑道擴大運能,滿足預期成長的旅客運輸與貨運需求。2025~2027年估約1051億元的高額資本支出需求。
中華信評認為,第三跑道資本支出提高可能超過政府2021年核准的375億元,因須讓受影響的居民搬遷而延誤,仍在等待土地轉移,而通膨且建築成本不斷提高,不過第三航廈提升的運能應可帶來額外的獲利與營運現金流量,緩解借款融資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