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精選|記憶體缺貨引爆漲價潮 一文看懂電腦品牌、代工廠及消費者如何因應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近期記憶體價格波動劇烈,包括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與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現貨價格在短短6個月內就分別上漲50%及300%,外資更以「前所未有的「超級循環」來形容,對於電腦品牌廠、代工廠及消費者,該如何因應?
消費者可以先買或是降低記憶體容量
首先是消費者該如何面對?法人表示,目前正值廠商年底銷售旺季,基本上要漲價的機率相對較低,有換機需求的消費者可以先購買,如果晚一點才要購買,可能就是要降低對於記憶體容量的要求。
法人表示,筆記型電腦的成本物料清單(BOM)中,一般來說,DRAM加上NAND Flash的成本比中通常是10-18%,在部分高階機種,比重有可能會達到20%,換言之,如果一台終端售價為800美元(約新台幣24800元)的筆記型電腦,記憶體的成本上升20%,相當於廠商的原料成本就要直接增加30~50美元。
這樣的價格對廠商來說,假設如果無法完全轉嫁,將等於是直接吃掉廠商3-6個百分點的毛利率。
華碩、宏碁各約準備4個月及4.5個月庫存
電腦品牌廠華碩表示,今年上半年就留意到這整個趨勢,包含DRAM的供應,以及價格上漲的趨勢,所以很早就逐漸拉長整個庫存的週期,大概在第3季底,在零組件庫存大概有2個月,在通路端的成品,大概也有接近2個月,所以整體2加2,大概有4個月的庫存來應付。
華碩也表示,持續跟所有供應商緊密合作,包含進一步的提高庫存,至於通路端的整個價格,也會考慮到整個成本,考慮到通路夥伴以及消費者的需求狀況來調整,適度的狀況之下做一個整個產品價格的調整。
宏碁也表示,公司目前零組件庫存約1.5~2個月,成品的庫存略高一點,大概2~2.5個月,略高於一般正常水位的1.5~2個月,而這些增加的庫存,是因為因應市場預期漲價的預期心理所增加的提前拉貨。
宏碁表示,過去幾個月就有一直在跟2家記憶體供應商洽談,現在可以比較確定的是,今年第4季及明年第1季需要的記憶體產品供應上沒有問題,同時也在持續跟供應商協調2026年第2季及之後需要的貨源。
研調估2026年筆電終端售價將上調5~15%
對於後續的因應策略,是否會進行價格反映?雙A也略有不同,華碩表示,會依據成本、通路及消費者的需求等因素來進行調整,除了可能會進行規格調整外,也不排除會適度調整產品價格。
宏碁則是會根據終端銷售狀況來機動調整,當銷售狀況出現停滯時,會進行折扣促銷,但是包括折扣幅度、促銷狀況等,都要看終端市場狀況。
研調機構TrendForce則是調查指出,以記憶體占整機BOM cost約10-15%估算,2025年記憶體成本已被墊高8-10%,預估2026年整機BOM cost將在今年的基礎上再提升約5~7%,若品牌選擇將成本轉嫁,預估2026年筆電終端售價將普遍上調5~15%。
記憶體漲價將衝擊出貨從年增轉為年減
TrendForce表示,2026年筆電市場將面臨明顯挑戰,以今年記憶體上漲前的成本結構為基準觀察,DRAM及NAND Flash合計占筆電整機BOM cost的比重約10-18%,在如此大幅且連續數季的上漲下,預估記憶體占整機BOM cost的比重將進一步擴大至20%以上。
由於筆電低價位市場對價格變化高度敏感,預期將出現延後換機或轉向二手市場的情況。中價位市場的換機動能則可能顯著放緩,企業與家庭用戶皆傾向延長設備生命周期。此外,高價位市場雖相對具韌性,但預算有限的創作者與電競用戶仍可能調整至較低階配置。
而TrendForce也下修2026年筆電出貨量,也由原先的年增1.7%,調降至年減2.4%。
供需有週期變化廠商因應已有經驗
筆電品牌廠受到記憶體漲價衝擊,代工廠也很難從中獲利。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記憶體這類屬於價錢會浮動的關鍵零組件,品牌廠歷來都自己掌握關鍵決策,他們會自己負擔調度、談判,代工廠做的只是程序上的代購跟代付,就是說我幫你先付款,最後你品牌商再付給代工廠,所以關鍵零組件價錢的漲跌,其實跟代工廠無關。
童子賢也認為,漲價是第一步,接下來記憶體廠應該也會調整產能,像是本來一班制的變成兩班制,已經兩班制的,會變三班制,如果三班制趕工還是沒有辦法應付市場所需,就會擴產。童子賢指出,需求增加推升供應商擴產,擴產後需求又再增加,這個都是有一個穩健的週期在跑,電子業對這樣的週期,其實是非常有經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