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發部打造「空中基地台」!國產無人機飛2千米高空 天災通訊應變不中斷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為了提升台灣通訊系統在面對天災或緊急狀況時的應變韌性,數位發展部(數發部)宣佈啟動「國產雙旋翼無人機高空基地台」開發計畫,旨在利用國產無人機技術,打造具備高機動性的空中通訊中樞。數發部資源管理司司長曾文方表示,這款無人機飛行高度估計可達2000公尺,單架次即可提供半徑約20公里的通訊涵蓋。目前計畫正加速進行,目標設定於明年第三季完成初步技術驗證,期能為台灣通訊備援網增添戰力。
多重備援如「買保險」 颱風救災成關鍵應用
曾文方形容,數發部持續研擬多重備援方案猶如「買保險」,必須同時推進不同方法,為各種情境預先做準備。高空通訊平台是將通訊系統與無人載具結合,長時間滯留於特定空域,功能相當於一座「空中基地台」。她指出,此平台能顯著提升災區與偏鄉的通訊能力,以颱風造成地面基地台或光纖網路受損為例,高空通訊平台可於短時間內升空布建,提供臨時行動網路,維持災區基本通訊不中斷。
攜手工研院研發特規機型 載重50公斤可串聯
相較於去年推出升空800公尺、涵蓋11公里的繫留型高空氣球,今年10月啟動的無人機計畫更強調靈活度。曾文方說明,數發部將與工研院合作,開發具備50公斤載重能力的特規無人機,可搭載輕量化商用基地台,目前正針對動力燃料電池、地面追蹤天線等關鍵系統進行開發。未來透過多架無人機串聯技術,將可進一步擴大通訊涵蓋範圍。
國產優勢降成本 救災單位高度關注
針對載具選擇,曾文方分析,氦氣球雖滯空時間長,但氦氣需進口且成本高昂;反觀國產無人機產業迅速崛起,具備機動性高且成本較低優勢,「電信業者、救災單位較容易引進」。她透露,許多救災單位對此方案興趣濃厚,去年搜救大隊已參與高空通訊平台演練,未來若載具載重能力增加,更有機會同時裝載基地台與救災指揮通訊系統。
目標邁向商轉 驗證成果供業者評估
曾文方強調,推動高空通訊平台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商轉」,因此計畫初期即與電信業者展開討論,並請業者提供基地台進行測試。她認為,明年無人機高空基地台的技術驗證成果,將成為業者評估導入時程的重要參考,「我們會努力與業者共同合作(co-work)」,攜手強化國家通訊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