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快訊
                KNEWS
            
            ⚡
        最高院法官倒地疑腦出血 台大醫提醒平常就要做2事
                                        出版時間:2025/11/04 17:34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最高法院刑事庭法官周盈文昨天下午,被發現倒臥辦公室地上,疑似腦出血,傳出已接受微創引流手術。神經外科醫師指出,大部分腦出血都是高血壓引起,尤其在天氣變化劇烈、溫差大時,呼籲民眾要養成量血壓的習慣、天冷注意保暖,否則「有症狀都來不及了」。
腦出血是否等於腦中風?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王國川說,腦中風在定義上可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2類,腦出血是腦中風的一種,類型和血壓的控制情形有關,在已開發國家通常以缺血性為多,因為有接受血壓控制的比例較高,所以出血性較常見,「血壓控制沒那麼理想的,機會還是會增加」。
王國川指出,大部分的腦出血都是因為高血壓引起的,尤其是在天氣變化比較劇烈、溫差比較大的時候,發生率會最高,年紀大、壓力大也都是風險因子之一,往往「有症狀都來不及了」,最重要還是血壓要定時量、控制好,天氣劇烈變化的時候要注意保暖。
                                                            有些民眾平常有在量血壓,如果遠高於平常控制的數值,就要趕快就醫,王國川提醒,「有一些變化是很突然的」,例如情緒不穩、天氣劇烈變化會讓血壓突然變動,這就不是定期量血壓可以量得出來的。
針對腦出血的後續處置,王國川說,出血位置、血量、年紀等,對應的治療方式都不一樣,如果血塊量非常大、來得非常急,則多半需要開顱手術;但如果屬於血量沒有這麼大、比較深的血塊,適當地引流減壓,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不見得一定要開顱。
預後關鍵:出血位置、影響的功能區
整體預後,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出血的位置,以及影響到的功能區,如果出血的位置在很重要的功能區,那整體的預後還是不好好,因為出血還是會一定程度地破壞神經功能,有一些區域的中風恢復就比較不理想,以傷害到左腦語言區為例,至少要觀察2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