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方蒔專訪3|「外婆的澎湖灣」孕育主廚 讓客人嚐到情感共鳴

生活
2025/09/07 12:04
王勇超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王勇超/高雄報導】在「方蒔 the FRONT HOUSE」的餐桌上,客人嚐到的不只是時令風味,更是一段關於土地、文化與生命經驗的故事。主廚蔡中和以日本傳統「土用丑日」為靈感,讓在地的林園白鰻躍上餐桌,成為米其林星級餐廳的美食。蔡中和說,在地食材只是基本條件,真正能賦予料理靈魂的,是廚師的人生歷程與感受力,沒有壓力的童年,與家人共度的時光,成為最鮮明的味覺記憶,這些深刻的體驗,正是蔡中和創作料理的重要泉源。

方蒔的夏季菜單招牌菜之一「土用丑日」,選用外銷等級的林園白鰻作為主要食材,以龍眼木煙燻後香煎,搭配味噌蘋果泥呈現發酵與果香的層次;佐以醃漬白蘿蔔、白酒蘋果片,增加酸香與清爽;點綴柚子辣椒、阿里山山葵與起司脆餅。陳卓邦攝 zoomin
方蒔的夏季菜單招牌菜之一「土用丑日」,選用外銷等級的林園白鰻作為主要食材,以龍眼木煙燻後香煎,搭配味噌蘋果泥呈現發酵與果香的層次;佐以醃漬白蘿蔔、白酒蘋果片,增加酸香與清爽;點綴柚子辣椒、阿里山山葵與起司脆餅。陳卓邦攝

隱藏料理來自澎湖童年記憶

方蒔有一道隱藏版料理「花菜干」,95%的食材來自澎湖,花菜干、珠螺、XO醬,這道菜的靈感來自主廚蔡中和小時候與外婆、朋友在澎湖潮間帶撿珠螺的經驗。

蔡中和說,早年澎湖蔬菜匱乏,常以發酵、風乾保存,形成獨特飲食文化。這些元素被他轉化進餐桌,不僅是食材的再現,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料理是承載故事的媒介,當食材與記憶相遇,客人嚐到的不只是味道,而是能引起共鳴的情感。」

今年夏天,方蒔以「節氣文化 × 島嶼氣候 × 台灣風土」為靈感,設計出一套專屬南台灣的夏季菜單。選用林園白鰻、馬祖淡菜、東山龍眼與阿美族金鑽鳳梨等在地食材,融合煙燻、發酵、辛香、熱帶果香與山野草本,細膩交織出一場專屬於南台灣的夏日風土盛宴。

方蒔的主廚蔡中和使用乾式熟成的日本F1牛菲力,並搭配果肉細緻甜美多汁的阿美金鑽鳳梨,及剝皮辣椒醬與青花椒油,帶出活潑爽口、層次豐富的風味。業者提供 zoomin
方蒔的主廚蔡中和使用乾式熟成的日本F1牛菲力,並搭配果肉細緻甜美多汁的阿美金鑽鳳梨,及剝皮辣椒醬與青花椒油,帶出活潑爽口、層次豐富的風味。業者提供

林園白鰻靈感來自日本文化

其中一道代表菜「土用丑日-林園白鰻」,是蔡中和特別滿意的作品,這道菜的靈感取自日本夏季「吃鰻魚進補」的傳統,但他選用的是在地食材,高雄林園外銷等級的白鰻。

蔡中和指出,這種白鰻體型不大,特殊處理後保留了鮮嫩口感,吃起來富含膠質、口感Q彈。

不同於傳統的滷或煮,蔡中和選擇以龍眼木煙燻後香煎,搭配味噌蘋果泥呈現發酵與果香的層次;再佐以醃漬白蘿蔔、白酒蘋果片,增加酸香與清爽;最後點綴柚子辣椒、阿里山山葵與起司脆餅,堆疊出豐富卻平衡的風味。

蔡中和笑說,這道料理每年夏天都會回到菜單上,「幾乎95%的客人吃到都覺得驚豔,這也是我最喜歡的原因之一。」

「土用丑日-林園白鰻」,是蔡中和特別滿意的作品。陳卓邦攝 zoomin
「土用丑日-林園白鰻」,是蔡中和特別滿意的作品。陳卓邦攝

料理成為文化對話的橋樑

蔡中和認為,台灣飲食文化深受多方影響。來自亞洲各地的飲食遷徙,以及日本殖民時期的文化滲透,都留下了痕跡。將「土用丑日」這樣的文化符號與台灣食材結合,正是他想表達的方式,用地方風土詮釋世界語彙,讓餐桌成為一場文化的對話。

從童年的澎湖,到今日的林園白鰻,蔡中和的料理不只是味覺的表現,更是一段段童年回憶、地方食材與國際視野交織。當這些故事被端上餐桌時,食客嚐到的不只是料理,而是台灣土地獨有的記憶與共鳴。

食客品嚐到的料理,不只是廚房裡的技術展現,更是廚師生命經驗與土地文化的折射。蔡中和所追求的,不只是「好吃」,而是一種能在餐桌上打開人們心底共鳴的力量。

方蒔主廚蔡中和使用章魚、樹子、番茄、甜椒、臘腸、茵陳蒿,做成「盛夏奔光」。業者提供 zoomin
方蒔主廚蔡中和使用章魚、樹子、番茄、甜椒、臘腸、茵陳蒿,做成「盛夏奔光」。業者提供

相關新聞

專訪|「方蒔」夫妻摘星奪服務獎!從愛情火花到米其林榮耀 主廚與侍酒師攜手圓夢 

方蒔專訪2|米其林1星主廚回家不下廚!年夜飯必做這道菜 背後含意很有愛 

方蒔專訪4|「最溫暖外場」兼侍酒師的讀心術 陳玉錡一招讓「秘密客」卸心防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方蒔 # 土用丑日 # 林園白鰻 # 米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