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山頭光電板爭議|7大光電產業協會聯合聲明 僅用清水洗、模組無毒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烏山頭水庫光電板近期因為清洗方式引發爭議,七大光電產業公協會今(14日)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光電模組無毒,清潔僅用清水,也呼籲擁有公眾影響力的網紅、意見領袖及媒體平台,應負起更高的社會責任與查證義務,避免散播未經查證的訊息,以免觸犯《社會秩序維護法》等相關規定。
7大太陽光電產業公協會包括,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中華民國再生能源商業同業公會、GESA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太陽光電委員會、中華民國太陽光電暨儲能品質安全協會以及中華民國商業總會能源產業推動委員會。
中華民國再生能源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森崴能源總經理胡惠森代表發表聲明,他表示,從7月丹娜絲颱風,到近日社群媒體及網路平台的有心人士,都在刻意散播「水庫光電使用化學藥劑清洗」、「光電模組可能有毒」等惡意且毫無根據的不實訊息,嚴重誤導社會大眾、損害光電產業信譽並影響國家能源轉型重要里程碑。
嚴正澄清:光電模組無毒,清潔僅用清水
胡惠森表示,7大光電公協會嚴正駁斥所有關於模組有毒、會污染水體的指控。太陽光電模組表面為高硬度強化玻璃,邊框、玻璃及背板等主要組件皆為惰性材質,所有模組均已通過國際最嚴苛的安全與環保標準認證,例如RoHS(歐盟危害物質限用指令),科學證實不含鉛、鎘等任何有害物質,對水體、生態及環境皆無任何危害。
7大光電協會再次強調,光電板清潔方式,長期以來均僅使用高壓或低壓清水,從未、也絕不需要使用任何化學清潔劑。
科學鐵證佐證:水質安全無虞
為確保公共安全與環境永續,提出最嚴謹的科學證據,包括:
試驗證明無毒:光電模組經模擬戶外長期使用20年的老化試驗,並依IEC國際標準進行擊破後浸泡7天的破壞性試驗,由專業第三方公正單位(如SGS)採樣檢測,水質結果皆符合環境部標準及放流水標準。
常態監測無異常: 許多業者在水庫設置之系統,均定期委請專業機構監測水質,結果皆無異常。
國際實證:技術成熟可行,加速轉型刻不容緩
水面型太陽光電技術在國際上已是成熟且被廣泛驗證的方案,包括中國、日本、韓國、英國、美國及荷蘭等多國皆有成功案例,系統運作穩定,未曾發生環境污染問題,足以證明其安全性與可行性。
面對全球淨零浪潮與國際供應鏈減碳壓力,綠電已是台灣產業競爭力與能源轉型的核心策略。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數據顯示,在全球淨零碳排的趨勢下,光電累計裝置容量已達2600GW,全球已安裝在水面及地面約60億片的太陽能板,皆安全無虞。
嚴厲警告:停止散播謠言,依法追究責任
7大光電公協會呼籲,擁有公眾影響力的網紅、意見領袖及媒體平台,應負起更高的社會責任與查證義務,避免散播未經查證的訊息,以免觸犯《社會秩序維護法》等相關規定。為了保障產業權益,未來如有針對特定對象刻意散佈不實謠言並造成產業實質損害,各公協會及會員業者將立即啟動蒐證程序,依循法律途徑,嚴正追究散播者之《刑法》及《民法》相關責任,絕不寬貸。
綠色能源發展,關乎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採購信心及國家長遠發展,不容許被惡意謠言所阻礙。
業界自律承諾
7大公協會將發函給所有會員廠商,要求《簽署自律公約》嚴格要求所有清洗業務發包時,只能且必須使用清水清洗太陽能板,嚴禁使用任何化學藥劑,以實際行動展現對環境保護的最高決心。
再次呼籲,太陽光電7大公協會期望社會大眾,請尊重事實,以官方公告及科學證據為準,共同回歸理性、務實的基礎上,推進再生能源建設與淨零轉型,確保台灣產業,包含半導體、AI產業、金融、電信與生技等有足夠綠電供給,能在國際間穩健前行,實現經濟發展與永續韌性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