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童爭議掀論戰 高鐵撤「寧靜車廂」宣導牌!改放8字圖卡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台灣高鐵自9月22日起推動「寧靜車廂」卻掀起「厭童」爭議,讓帶幼童搭車的父母壓力山大,衛福部長石崇昨(13日)允諾1個月內 與交通部共擬擬彈性作法,高鐵昨也悄然撤下「寧靜車廂」宣導牌,改放「美好高鐵,寧靜同行」圖卡。
「寧靜車廂」掀厭童爭議
高鐵宣導「寧靜車廂」,在每個列車座椅椅背「寧靜車廂」宣導牌,列車內的「寧靜」卻掀起輿論波瀾,尤其是帶孩童的家長,更怕小孩出聲遭舉牌制止,不少人更是直批如此作法是強化「厭童」意識。

高鐵:車廂內講電話為大宗
高鐵指出,自9/22~10/8推動車廂寧靜以來列車勸導案例,迄今各車次已進行超過1萬3千次勸導,平均每班次不到5件,進一步分析,其中,半數(49%)為在車廂內講電話,其次為大聲交談影響他人約三成(27%),再其次為追劇、聽音樂未戴耳機,超過二成(24%);幼/孩童相關僅為極零星個案。

立委轟親子被標籤化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昨在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質詢衛福部長石崇良提到,國外案例為促進生育率,都獎勵親子搭乘公共運輸,或至少明確寫出,哪些場域是親子友善的,反觀台灣高鐵寧靜車廂卻讓育兒族群大反彈,追問高鐵人員舉牌、安撫給乖乖等,會不會導致這一組親子被標籤化,讓別人覺得就是這一組人在吵?

高鐵撤下「寧靜車廂」宣導牌
石崇良回應,「有這樣的可能性」,他表示,預計1個月內跟交通部共擬彈性作法,不要讓兩方互相仇視。中央社報導,高鐵昨已撤下列車座椅椅背「寧靜車廂」宣導牌,改為「美好高鐵,寧靜同行」圖卡,並將重新構思如何宣傳政策。

高鐵籲以同理心包容孩童
高鐵強調,提升車廂寧靜度是針對車廂內講電話、使用3C產品卻不戴耳機等打擾其他旅客的行為,對於嬰兒、幼童或其他如疾病等明確因素而影響自主能力旅客的行為,服務人員一向秉持關懷提供必要的協助與安撫。
高鐵認同孩童是社會共同的資產,需要大家的理解與包容,呼籲旅客發揮同理心,讓高鐵車廂成為相互體諒與尊重的親子友善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