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效率革命!美企掀「遇缺不補」潮 高層認定人少更好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華爾街日報》26日報導,越來越多美國雇主認為,即使不擴編甚至裁員,業務運作也不受影響。這種想法部分源於對人工智慧(AI)的信心,認為AI能夠填補人力缺口並自動化更多流程。同時,許多企業仍對經濟前景存疑,因而在擴張計畫上採取審慎態度。
金融巨擘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 Chase)財務長近期向投資人表示,銀行現在對於任何出現的需求,強烈傾向不立即增聘新人。無獨有偶,美國航太和國防公司RTX上周也自豪宣稱,在人力規模未增加的情況下,公司銷售額依然實現成長。
同時,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本月在內部信中提到,公司將限制到年底前的人力擴編,並計畫減少那些可透過AI提高效率的職位。美國最大的私人雇主沃爾瑪(Walmart)也表示,儘管預期銷售額會持續成長,但公司計畫在未來3年內大致維持現有員工人數。
Airbnb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奇斯基(Brian Chesky)在一次受訪中直言,「如果員工的生產力提高了,你就不需要再增聘人手」。他觀察到許多公司預先採取克制策略,維持招募底線,並預期未來AI將大幅推升生產力。Airbnb約有7000名員工,奇斯基表示,他預計未來1年公司員工人數不會大幅增加,希望藉助AI,讓「我們現有的團隊能夠完成更多工作」。
越來越多企業正採用「超精簡」(ultralean)的人力模式,導致更多的職位保持空缺,而招募新人更被視為最後的手段。
跨國軟體公司Intuit財務長奧嘉拉(Sandeep Aujla)表示,在Intuit,每當出現職位空缺時,經理們都會被要求證明他們為什麼需要填補該職位。奧嘉拉表示,Intuit在財務、法律和客戶支援等部門的某些職位上,已選擇遇缺不補。在上一個財政年度,公司營收成長16%,但員工人數維持不變,且計畫在本年度僅進行溫和招募。
這種避免招募或填補職缺的趨勢,反映高階主管急切希望看到AI支出能帶來實際投資回報。事實上,似乎越來越多雇主認為,更少的員工反而有助於改善營運效率。。
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上周就宣布裁減AI部門600個職位。Meta首席AI汪滔(Alexandr Wang)在給員工的內部信中寫道,「透過縮小團隊規模,做出決策所需的對話將會減少,每個人將承擔更多責任,並擁有更大的職權和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