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快訊
KNEWS
⚡
白露告別秋老虎!中醫潤燥養肺防溫差大 敲4穴改善氣喘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今天是節氣「白露」,意謂秋老虎結束,天氣逐漸轉涼。中醫師提醒, 早晚溫差大傷肺陰,特別是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最容易因感冒而加劇,中醫治療以「潤燥」為主,平時則可敲打湧泉穴、太谿穴、照海穴、陰谷穴,有助改善氣喘頻率發生。

中醫師周大翔表示,秋季忽冷忽熱,早晚溫差大易發感冒,特別是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纖維化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最容易因感冒而加重,中醫治療上以「潤燥」為主,藥材使用養陰生津藥,如麥門冬、沙參、石斛、百合等。
目前西醫主要以吸入性類固醇及支氣管擴張劑等來有效緩解氣喘,但許多人在症狀消失後幾年又會復發,周大翔指出,中醫在「急性期」治療會加入宣肺、降氣、化痰的中藥,以減輕患者喘鳴咳嗽的症狀。
「緩解期」時加入健脾補氣中藥來增強患者的抵抗力與調整免疫系統,避免患者反覆感冒而誘發氣喘,並減緩支氣管的過度反應,中醫介入治療的目的在於降低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的頻率,並且減緩氣喘發作的症狀。
周大翔分享,平時也可以敲擊一些穴位,特別是「足少陰腎經」的下半段(都在腿部,大腿小腿的內側),氣喘屬於肺的系統,肺系統的下游是腎經,換句話說,下游的網路若是不通暢,自然會影響上游的肺經網路。湧泉穴、太谿穴、照海穴、陰谷穴等更要加強,左腿敲五分鐘,右腿也敲五分鐘,將有助於改善氣喘頻率發生。
當自覺呼吸不順時,周大翔分享,不妨試著噘嘴式呼吸,先吸一口長氣之後,嘴巴呈蠟燭狀,之後再慢慢吐氣,重點是要使吐氣的時間比吸氣的時間還要長,才能減輕呼吸不適的症狀,如果支氣管擴張劑用完時,可到浴室開大量熱水吸取水蒸氣,可讓氣管擴張,氣管可得到疏緩,如果氣喘還壓不下來,就要盡速掛急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