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多取消高齡換照!重視實際功能評估 違規回訓刻不容緩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三峽重大車禍凸顯台灣現行駕駛人管理制度亟需檢討,台灣職能治療學會指出,根據國際研究,以年齡作為換照或限制標準,對降低交通事故率幫助不大,不少歐盟國家取消高齡者強制換照制度,更重視認知、視覺、動作反應等「實際功能」評估。此外,應針對所有違規駕駛建立回訓、再測驗、吊銷駕照的完整機制,不只針對高齡者。

台灣職能治療學會監事張玲慧指出,世壯運許多八九十歲的選手其生活活躍、思緒清晰、反應敏捷,開車上路沒有問題,相反地,年紀不大的駕駛人也可能因為慢性病或其他狀況,反而面臨駕駛高風險。
在加拿大接受駕駛人醫療評估與介入特訓的職能治療師陳郁婷表示,根據國際研究,以年齡作為換照或限制標準,其實對降低交通事故率幫助不大。瑞典甚至明言,僅以年齡限制駕照是歧視,不少歐盟國家取消高齡者強制換照制度,更重視「實際功能」的評估,包括認知、視覺、動作反應等,透過主動通報、輔助訓練,來提升交通與用路安全。
張玲慧表示,台灣現行制度雖然有對75歲以上駕駛人的認知篩檢機制,但題目非常簡單,只能篩檢出中重度失智者,駕駛關鍵的反應速度或空間判斷能力卻無測試,對其他影響駕駛能力的潛在高風險因素,如中風、心血管疾病、帕金森氏症、糖尿病、視力退化、多重藥物使用等,仍缺乏系統性的檢查與後續處置。

「違規行為也是高風險因子」張玲慧認為,應針對違規駕駛者建立記點、回訓、再測驗,甚至吊銷駕照的完整機制,這不只針對高齡者,而是所有高風險駕駛人都適用,許多駕駛人透過教育與訓練,能再次成為合格的駕駛者。
為了改善現況,台灣職能治療學會建議兩大措施,一、駕駛人回訓制度化:不論年齡,只要是持照駕駛人,若有需求(如違規、事故等),都應定期接受由專業教練進行的回訓課程。這不僅幫助駕駛人更新法規知識、強化風險意識,也能釐清自己與道路安全的責任。
二、高風險駕駛篩檢系統建置:建議交通部主導,結合衛福部與醫療體系,制定一套針對高風險駕駛疾病與功能障礙的指引手冊,建立通報與評估流程,並參考國際作法,引進職能治療與駕訓合作的模式,讓高齡駕駛者的認知功能評估不是形式,而能落實功能導向的科學評估,科技發達,也許虛擬實境的評估與訓練,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