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屈公病累計17例引恐慌!名稱跟「痛到屈身」有關 醫師白話文解釋3重點

生活
2025/08/11 10:08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廣東省屈公病疫情爆發,台灣近期出現一名本國籍40多歲女子,赴陸遭蚊子叮咬後,返台出現紅疹、腳踝及四肢疼痛等症狀,確認是屈公病,目前共有17例屈公病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近來網路流傳屈公病不會疫調說法引起恐慌,疾管署駁斥強調都有疫調;醫師白話文解釋屈公病,並解釋「不會人傳人、有疫調、靠遏制病媒蚊孳生的方式來防治」等3重點,呼籲民眾不用驚慌。

屈公病毒顆粒示意圖。法新社 zoomin
屈公病毒顆粒示意圖。法新社

針對社群媒體指衛福部不對屈公病個案進行疫調,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屈公病為我國法定傳染病之一,經通報的個案,疾管署均會與地方政府衛生局密切合作,由衛生局主責進行個案疫情調查與相關環境控制的緊急防治措施,包括針對個案可傳染期間之居住地或工作地,進行病媒蚊孳生源調查、積水容器清除及必要的化學防治作業等,絕對不可能不疫調。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陳怡文攝 zoomin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陳怡文攝

屈公病由來

屈公病是一種由屈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最早在1952年從坦尚尼亞一位發燒病人的血清中分離出來。 

屈公病的症狀與登革熱非常類似,但和登革熱與其他蚊子所傳播的傳染病不同的地方是,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會有持續數週的倦怠感,有些病患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個月,因此「Chikungunya」在非洲的土著語言中,就是指「痛的將身體彎起來」。

 

屈公病是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取自pexels zoomin
屈公病是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取自pexels

傳播方式: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

屈公病是由病媒蚊傳播的疾病,台灣以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為主要的傳播媒介,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

疾病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疲倦、肌肉疼痛、皮疹,大部分患者在1週內可康復,部分患者從發病開始出 現嚴重的關節痛,並持續數個月。

感染屈公病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疼痛、肌肉疼痛等。圖為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zoomin
感染屈公病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疼痛、肌肉疼痛等。圖為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防治方式

屈公病是經由病媒蚊叮咬而傳播,居家環境是否易孳生蚊蟲很重要,建議清除積水容器、裝設紗窗以避免蚊子叮咬。若是前往戶外或屈公病流行地區,應做好防蚊措施如:皮膚裸露處塗抹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有DEET的防蚊藥劑。

zoomin

3重點一次看

為避免民眾因不熟悉屈公病而恐慌,醫師杜承哲白話文羅列3重點:
1.屈公病有在疫調。
2.屈公病不會人傳人。
3.雖與登革熱不同,但同樣靠遏制病媒蚊孳生的方式來防治,請大家注意周遭環境、倒掉積水容器,避免蚊蟲孳生。

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吳欣岱也提醒,屈公病今年在台灣目前的案例都是國外感染的,沒有本土病例。另外很多人在傳,因為經費刪減所以不會疫調。「其實屈公病不會人傳人,雖然不像是新冠肺炎疫情那樣處理,不過還是會疫調!」他並提醒,大家出國旅遊記得防曬防蚊,近日連下大雨,積水容器記得多處理就好。

 

登革熱和屈公病差異。翻攝自疾管署 zoomin
登革熱和屈公病差異。翻攝自疾管署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屈公病 # 疫調 # 人傳人 # 登革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