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美澳簽署2602億稀土協議 聯手建立不依賴中國大陸的供應鏈

出版時間:2025/10/21 08:13
國際 寰宇要聞
黃惠瑜 文章
10月20日,美國總統川普(右)在白宮內閣會議室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左)交談。法新社 zoomin
10月20日,美國總統川普(右)在白宮內閣會議室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左)交談。法新社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為抗衡中國大陸在稀土市場的主導地位,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正積極尋求建立自主供應鏈。川普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周一(10/20)在白宮簽署關鍵礦產與稀土合作協議,艾班尼斯指出,這項協議涵蓋的項目總金額高達85億美元(約2602億元台幣)。

美國財經媒體CNBC、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艾班尼斯表示,澳洲與美國將在未來6個月內共同投入10億美元(約306億元台幣),投入可於短期內啟動的計畫。這份美澳框架協議的簽署,正值川普政府積極推動非中國來源的關鍵礦產與稀土供應鏈之際。

稀土屬於關鍵礦產的一種,主要用於製造磁鐵,是美國武器系統、半導體製造、機器人及電動車等多項高科技產業的重要原料。華府智庫CSIS一份報告指出,F-35戰機、戰斧(Tomahawk)飛彈和美軍掠奪者(Predator)無人機等國防技術都依賴這些礦物。

然而,中國本月宣布擴大對稀土實施嚴格的出口管制,將北京和華府推向新一輪貿易戰的邊緣。川普威脅,假如北京不讓步,將從11月1日或更早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

中國不僅在稀土的開採方面,而且在將稀土從其他礦物中分離出來的提煉過程中,都擁有近乎壟斷的地位。國際能源總署(IEA)估計,中國約佔全球稀土產量的61%,並掌握全球92%稀土加工能力。這代表中國主導全球稀土供應鏈,並有能力決定哪些公司可以或不能接收稀土供應。

◎加入小知族,喝免費咖啡

中國稀土戰略:數十年磨一劍

中國在稀土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數十年戰略性政府政策和投資的結果。

1992年,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在視察內蒙古時,曾說過一句著名的話:「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英國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關鍵材料研究員哈珀(Gavin Harper)指出:「從20世紀末開始,中國優先發展其稀土開採和加工能力,通常是採用較低的環境標準和勞動成本,這與其他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

哈珀表示,這種策略使中國能以低價擊敗全球競爭對手,並在從採礦、提煉到磁鐵等成品製造的整個價值鏈上,建立近乎壟斷的地位。因為稀土開採和加工過程成本高昂且污染嚴重,所有的稀土資源也都含有放射性元素,導致包括歐盟在內的許多國家不願生產稀土。

美國對澳洲稀土投資計畫

澳洲作為美國的親密盟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除了中國之外,擁有稀土加工能力的國家之一。

艾班尼斯表示,美澳兩國將有3組聯合專案,其中包括如美國鋁業公司(Alcoa)等企業的參與。美國將投資澳洲的稀土加工,其中一項專案是澳洲、美國與日本3國的合資計畫。

根據白宮說法,國防部將在西澳投資建設1座鎵提煉廠,年產能為100公噸。美國鋁業公司已於8月宣布,正與日本探討在該公司位於西澳的1處氧化鋁精煉廠開展鎵計畫的可行性。

川普向媒體表示:「大約1年後,我們將擁有非常多關鍵礦產和稀土,多到讓你們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它們。」他也提到,美國也在與其他國家合作,建立不仰賴中國的供應鏈。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關鍵礦產 # 美澳 # 稀土 # AUKUS # 內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