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支持補充保費改革 前健保局總經理:不應傷及賺小錢者

出版時間:2025/11/06 19:19
生活 醫藥
林芳如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補充保費研擬改為「年度結算」,存股族比過去更容易被課徵補充保費,民怨四起。前健保局總經理鄭守夏支持補充保費改革,因為健保財務只依賴停滯的薪資「撐不下去」,也對僅有薪資收入的民眾不公平,但建議制度設計應區分賺小錢和賺大錢的人,好的改革方案應獲得七成以上社會支持,選舉將近,改革勢必面臨政治壓力。

前健保局總經理鄭守夏支持改革補充保費大方向,但制度設計應區分賺小錢和賺大錢的人。李柏毅攝 zoomin
前健保局總經理鄭守夏支持改革補充保費大方向,但制度設計應區分賺小錢和賺大錢的人。李柏毅攝

賺小錢者不應多課徵補充保費

補充保費課徵範圍分為6類,包括高額獎金、兼職薪資所得、執行業務所得、利息所得、股利所得、租金收入,費率均為2.11%。為了擴充健保財源,衛福部長石崇良研擬從三方向改革,一、補充保費改為「年度結算」,租金、利息、股利超過2萬元需課補充保費。二、補充保費單筆扣繳上限從1,000萬元提高至5,000萬元。三、獎金課徵補充保費的門檻從「超過個人投保金額4倍」改為「基本工資的4倍」。

這次補充保費改革引起存股族哀嚎,因為存股族按月或按季領配息,原本補充保費採「單次徵收」,若每次未超過2萬元起就不會被課徵,但未來研擬改成「年度結算」,股息加起來相對容易超過2萬元起徵點。

前健保局總經理鄭守夏表示個人支持補充保費改革,但也強調,改革能否成功、是否公平,完全取決於執行細節的設計,「賺小錢」的人不應該多交錢,年結多賺一萬元跟賺百萬、千萬的人在課徵補充保費上要有所區別,也不能用單一費率(如2.11%)通吃所有級距,應考慮「累進」或「分級」概念。

補充保費改革面臨選舉政治壓力

鄭守夏解釋,對收入幾十億的人課2%是不合理的,他要繳幾百萬的補充保費,他可能寧願捐給廟會,所以要去設計課徵下限和上限,補充保費起徵點應考慮行政成本,否則為了收取少量補充保費反而耗費巨大行政成本。

「薪資成長很有限,健保光靠薪資所得撐不下去啊」鄭守夏直言,現行健保費以薪資為基礎,但是受僱者的薪資成長非常有限,可是整體國家財富持續成長,大多來自薪資以外的資產利得(利息、股利、租金收入),資產利得貢獻在健保就叫補充保費,社會保險的精神本來就是讓付得起的人多付一點,幫助弱勢者。

鄭守夏指出,能賺取大量資本利得者通常是已累積一定資產的世代,讓他們多貢獻一些,有助於幫助正在辛苦打拼的年輕世代,符合「世代間正義」。但一項好的改革方案至少應獲得七成以上的社會支持,才能順利推動,明年又要選舉,他坦言,改革多少會面臨政治壓力,所以應該沒那麼快,但是方向我們支持。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補充保費 # 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