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大男嬰染腸病毒1死1重症 流行期再延長至8月底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新生兒腸病毒流行期再延長一個月至8月底,國內上周新增1例死亡、1例重症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死亡的中部男嬰僅出生四天,出生時即呼吸窘迫轉到加護病房,不過後來肝指數和發炎指數上升、血小板低下,插管搶救不治。 2025/07/29 16:55 生活 醫藥
孫子發燒阿嬤拿「阿公沒吃完的藥」餵 兒科名醫曝做錯這些得住院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小朋友不是縮小版大人!醫師指出,曾有一名男童感染EB病毒發燒,但阿嬤未帶孩子就醫,而是拿大人沒吃完的藥給孫子吃,患者後續出現噁心、嘔吐、全身皮膚疹等症狀,最後必須住院治療;衛福部提醒,兒童抗生素要遵循「四不一要」原則,包括不主動要求、不自行購買、不吃他人抗生素、不隨便停藥、要遵醫囑用藥等。 2025/07/23 11:20 生活 醫藥
百日咳個案創10年同期新高! 疾管署:11-18歲青少年最多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布,今年國內百日咳累計35例均為本土病例,為10年同期新高,包含8起家庭群聚,其中1起延伸校園群聚,個案年齡層以11-18歲青少年佔比最高,共13例,其次為6個月以下嬰兒,共8例。 2025/07/01 14:28 生活 醫藥
新生兒腸病毒死亡個案再添一例! 北部男嬰出生6天亡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又添一死!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布,北部一名男嬰出生4天開始出現嗜睡、活動力下降、發紺等症狀,隔日出現心搏過緩、呼吸困難轉至醫院,後經積極治療,仍不幸於發病第3天死亡,為今年第6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也是今年第5例死亡個案。 2025/07/01 13:44 生活 醫藥
無情結紮害命!台南12隻小奶貓遭抓紮4死挨批「變相撲殺」 動保處回應了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紀錄片《十二夜》引發社會關注浪浪議題,南市府率先施行零撲殺,並推行流浪犬貓絕育暫置(TNVR)政策。不過,市議員吳禹寰今天抨擊「連不足700克、還在喝奶的貓咪都抓紮,是變相撲殺嗎?」計有12隻浪貓死的死、病的病,顯見TNVR執行已失控。市長黃偉哲聞之不捨,呼籲動保團體「別為了績效虐殺生命」。 2025/06/23 13:58 社會 地方大小事
北醫證實急診貼「醫療崩壞」長達6個月 官網卻查嘸壅塞!院方轉趨低調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北醫附醫急診一紙「醫療崩壞正在發生、急診護理人力不足」公告引發熱議。北醫證實年初貼到現在,但一查北醫官網急診即時資訊,不僅119未滿載,等待看診也僅1人,究竟北醫現在是否有急診壅塞問題?院方卻低調不願多說。 台灣急診醫學會緩頰,急診不是排隊先到先看,醫師依據病情的輕重緩急決定處理優先順序,呼吸、心跳、血壓才最重要,治療一位重症病人至少需1-2小時,嚴重外傷可能要4-5個醫護人員處理,若加上醫護人力不足,輕症病人等待時間就會延長,還請大家多體諒。 2025/06/18 14:00 生活 醫藥
免疫低下患者住院風險>常人4~17倍 專家:新冠確診「要篩不要猜」!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持續上升,確診「要篩不要猜」!高風險族群感染新冠肺炎後,由於免疫力低下,較易有併發重症或死亡風險。研究顯示,各式免疫低下患者住院風險恐是一般人的4至17倍,多個相關團體聯合呼籲高風險族群,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篩檢並就醫,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時間。 2025/06/05 17:10 生活 醫藥
連假後再臨急診候床地獄? 衛福部找醫界開會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端午連假剛過,醫界示警,端午連假以後可能出現更加嚴峻的態勢。衛福部今天邀集五大醫界代表共商防疫政策,針對急診現況,本周全國急救責任醫院急診就診人次,和上周同期相比增加9%、重度急救責任醫院等待住院人數,則下降9%;針對基層反映新冠疫苗及各項疫苗接種處置費僅100元,不敷行政作業成本、不利於推動疫苗接種,衛福部已積極向行政院爭取財源挹注,盼調升費用。 2025/06/02 19:16 生活 醫藥
診所喊缺醫用快篩!基層醫籲非常時期 優先給高風險族群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快速上升,快篩試劑廠商雖已增加產量,仍尚未完全滿足市場需求,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今日(5/31)呼籲,低風險族群暫時買不到家用快篩,就別直衝診所要求快篩,應把快篩優先用於高風險族群,他們篩出陽性才能儘速使用抗病毒藥,低風險族群即使快篩陽性,也只能症狀治療,與感冒治療方式無異。 2025/05/31 16:30 生活 醫藥
不是新冠、流感!4歲童高燒「驗5種快篩」 中了病毒大魔王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國內新冠疫情快速升溫,疾病管制署建議進入醫院、診所、長照機構等三個場所,搭乘大眾運輸或到人潮聚集的室內場所,民眾可自主戴口罩。除了新冠再起,近來天氣多變,眾多病毒竄起,有一名4歲女童發燒就診,在家長支持下進行5種快篩,結果發現是感染全年無休的病毒大魔王RSV。 2025/05/28 09:51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