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小54歲遺孀翁帆悼「有他陪伴何其有幸」 傳身家逾77億元全給子女 【編譯張翠蘭/綜合報導】現代物理學領域巨擘、曾任我中研院院士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逝世北京,享嵩壽103歲。小54歲的遺孀翁帆周日(10/19)發表一篇《他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悼念短文,稱「有他陪伴,我何其有幸」。而她接下來規劃也成為外界話題,網傳楊振寧生前已分配遺產,18億元人民幣(約77.4億元台幣)現金由子女繼承,翁帆則獲得兩人在清華園「歸根居」別墅的使用權。 2025/10/19 12:23 國際 熱搜話題
日英美3學者同獲諾貝爾化學獎 開創材料科學新領域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日本、英國和約旦裔美國等3名學者,周三(10/8)獲得2025年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其「在金屬有機骨架領域的發展」,為化學家「定制具有新功能的材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2025/10/08 18:52 國際 寰宇要聞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曾任中研院顧問 助攻5位元量子電腦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2025年諾貝爾物理獎揭曉,頒發給美國3名學者表彰他們發現電路中的宏觀量子穿隧效應和能量量子化,除了開發量子電腦,現今還廣泛應用在3C產品記憶體、磁振造影(MRI)檢查。得主之一John Martinis更接受中研院院長廖俊智邀請擔任顧問,每周視訊會議,協助中研院自研自製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 2025/10/07 21:34 生活 文教
美學者獲物理獎「完全驚呆了」 球能穿牆嗎?量子穿隧效應突破常識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新晉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克拉克周二(10/7)得知自己獲得殊榮時,坦言「完全驚呆了,我從未想過這會成為諾貝爾獎的基礎」。 2025/10/07 19:50 國際 熱搜話題
2025諾貝爾物理獎頒給美國3學者 為開發量子電腦鋪路 【編譯張翠蘭、陳怡妏/綜合外電】2025諾貝爾物理獎周二(10/7)揭曉,由在量子力學領域做出突破性發現的美國3名學者共同獲獎,「以表彰他們在電路中發現宏觀量子力學穿隧效應,以及能量量子化」。 2025/10/07 18:11 國際 寰宇要聞
AI教父拋防堵AI毀滅人類的唯一方法 植入「母性本能」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被喻為「AI(人工智慧)教父」的2024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辛頓,擔心他參與打造的技術有朝一日可能會毀滅人類,而業界科技弟兄們正採取錯誤的方法來加以阻止。他近日在一場論壇揭示人類在超智慧AI面前生存的唯一途徑,就是在AI模型植入「母性本能」。 2025/08/15 21:25 國際 熱搜話題
核三重啟公投|AI資料中心耗電如1座城市用量 供電不解決「大廠不敢來了」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8月23日將迎來重啟核三公投,焦點在於是否讓核三廠延役,隨著AI時代來臨,帶動資料中心及半導體廠需求,這些大型運算設施需要龐大的伺服器群與冷卻系統,單一資料中心的耗電量可能相當於一座中小城市的總用電,文大經濟系教授柏雲昌表示,當AI資料中心與半導體製造同時擴張,台灣能源供應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若不提前布局,可能出現供電吃緊;能源專家、清華大學教授李敏則表示,若不解決電力問題,「大廠可能連來都不來了」。 2025/08/14 11:49 能源
核三公投辯論4|跳過反核少女吳亞昕!黃國昌批民進黨墮落 就問AI電從哪來 【記者施智齡、吳珍儀/台北報導】距離重啟核三公投投票剩10天,中選會舉辦的第四場正反方辯論會今早登場,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對上僅20歲的反方代表吳亞昕。黃國昌批評民進黨政府能源轉型大跳票、大失敗,綠營權貴是唯一受益者,他坦言曾反對核電,但閱讀國際多國資料、向產業界請益,了解核電問題可透過科學解決 。吳亞昕反批,2018年黃國昌曾受公民團體邀請擔任反核代表,並宣稱追求非核家園是其不變的價值。而核三廠有恆春斷層通過,安全有疑慮,加上核災風險、核廢料的處理無解,因此反對核三重啟。 2025/08/13 13:08 能源
核三公投辯論4|黃國昌憂台灣禁不起光電板摧殘 諷台電跌倒「綠油油吃飽」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距離重啟核三公投投票剩10天,中選會舉辦的第四場正反方辯論會今早登場,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對上僅20歲的反方代表吳亞昕。黃國昌批評民進黨政府能源轉型大跳票、大失敗,台灣已淪為「台電跌倒,綠油油吃飽」,綠營權貴是唯一受益者;他坦言過去曾反對核電,但閱讀國際多國資料、向產業界請益,核電問題可透過科學解決,黃強調,核廢料選址不是一個人片面指定,應從下而上進行社會溝通,在公開透明環境做出最有智慧選擇。 2025/08/13 11:43 能源
童子賢:台灣關稅多寡不用一次就下定論 8/23請大家關注能源議題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31日)表示,8月1日美國即將公布台灣的關稅稅率,不變猜測,但目前美國主政的總統策略多變,即使公布印度關稅達25%,就像前一陣子韓國、日本也公布25%,大家不要一次就下定論,這幾天又有什麼哪一方面的合作跟協議又出來了,可能又有一個新的數字。 2025/07/31 18:00 財經 產業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