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曾任中研院顧問 助攻5位元量子電腦

出版時間:2025/10/07 21:34
生活 文教
林芳如 文章
John Martinis教授2023年4月21日於中研院物理所量子電腦實驗室。中研院提供 zoomin
John Martinis教授2023年4月21日於中研院物理所量子電腦實驗室。中研院提供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2025年諾貝爾物理獎揭曉,頒發給美國3名學者表彰他們發現電路中的宏觀量子穿隧效應和能量量子化,除了開發量子電腦,現今還廣泛應用在3C產品記憶體、磁振造影(MRI)檢查。得主之一John Martinis更接受中研院院長廖俊智邀請擔任顧問,每周視訊會議,協助中研院自研自製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

2025年諾貝爾物理獎由美國3名學者克拉克(John Clarke)、德沃雷(Michel H. Devoret)和馬蒂尼斯(John M. Martinis)共享殊榮。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周美吟指出,克拉克是老教授,當年已經是低溫物理、超導現象、約瑟夫森接面(Josephson junction)的權威,德沃雷是博士後,馬蒂尼斯則為研究生,三人合作完成一些重要的論文。

馬蒂尼斯尤其跟台灣有深厚交情,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分享,馬蒂尼斯是美國加州大學Santa Barbara 分校的教授,2014年借調到Google待了五、六年,他近期最有名的成就是2019 年在《Nature》雜誌發表一篇「量子霸權」,意思是假如我們能夠做出量子電腦,它可以做到目前一般電腦永遠無法達到的事情,他在2020年離開Google。

John Martinis教授2023年4月19日由中研院同仁陪同參訪南部院區。中研院提供 zoomin
John Martinis教授2023年4月19日由中研院同仁陪同參訪南部院區。中研院提供

廖俊智於是利用2021年去美國出差時找了馬蒂尼斯,馬蒂尼斯熱情邀請廖俊智到家中商談,最後愉快答應擔任中研院量子計畫顧問,此後幾乎每周跟中研院量子團隊開視訊會議。廖俊智說,馬蒂尼斯從各種理論到實際操作提供精闢見解和獨到想法。

廖俊智指出,中研院積極開發量子位元製程,這是量子電腦中最重要且是台灣的強項,我們的想法跟馬蒂尼斯的想法完全一致,中研院自製自研五位元的超導量子電腦,由馬蒂尼斯提出初步構想,但是所有工作都在台灣完成。中研院團隊與馬蒂尼斯合作發表一篇學術論文,2023年也邀請他擔任中研院講座。

John Martinis教授2023年6月6日來訪中研院物理所。中研院提供 zoomin
John Martinis教授2023年6月6日來訪中研院物理所。中研院提供

「馬蒂尼斯是有話直說,非常理性、直爽的人」廖俊智表示,他清楚自己講話太直有時候會讓別人不舒服,所以他事後會補償團隊,他也會跟我討論怎麼樣是好的帶領團隊方法,希望激發團隊向心力。

除了馬蒂尼斯,中研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啟東也分享克拉克教授多次造訪台灣參加會議,他非常喜歡台灣,也曾到中研院物理研究所參觀實驗室,後來因為年事已高就比較少來。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位得主的貢獻,最早被應用在超導量子電腦研究,陽明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教授李佩雯指出,醫療方面則應用在磁振造影檢測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主件,可以量測到非常微弱的磁場變化,產生非常好的影像,3C產品的記憶體也充分利用量子穿隧的觀念。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廖俊智 # 中研院 # 諾貝爾獎 # 物理獎 # 量子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