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民團質疑「全面性教育手冊」要求自揭隱私 教育部駁:貼近生活情境

民團質疑「全面性教育手冊」要求自揭隱私 教育部駁:貼近生活情境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教育部6月發行「中學全面性教育教學指引手冊」,民團今(19)日指控,內容有要求學生自我揭露的隱私風險、使用具有性暗示的教學素材等,呼籲立即中止推廣。教育部則澄清,內容多次提醒教師區分「個人隱私」與「性教育教學內容」,且課程「貼近學生生活情境」並非要求學生自我揭露,另外,教學指引同時重視「情慾探索」與「風險管理」。
公立學校國中生參與職涯體驗較積極 國教院揭因:學生組成更多元

公立學校國中生參與職涯體驗較積極 國教院揭因:學生組成更多元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青少年若能及早參與職涯探索,有助未來就業表現與職涯滿意度,對於國中生如何進行職涯探索,國家教育研究院調查發現,公立學校學生較積極參與體驗型活動,例如參加技藝課程比例、職業博覽會等的比例,都高於私校學生,推測是因公立學校的學生組成多元,探索的未來方向也更廣泛。
偏鄉學校師資留人不易 教師籲放寬同一校「綁6年」規定

偏鄉學校師資留人不易 教師籲放寬同一校「綁6年」規定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偏鄉學校長期面臨師資問題,立法院教文委員會今(6)日舉行公聽會,基層教師建議,目前偏鄉師資制度著重「留人」,要在同一偏鄉學校連續服務6年以上,才能介聘到其他學校,使得老師若在不同偏鄉學校服務,卻年資中斷,制度也導致老師不願到偏鄉任教,建議應將偏遠學校服務總年資累積計算,並給予不可抗力因素的彈性。
教育部砸4.4億推「社會情緒學習」 教學生察覺情緒、人際互動

教育部砸4.4億推「社會情緒學習」 教學生察覺情緒、人際互動

【記者王良博/嘉義報導】教育部推動為期5年的「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希望在校園推動自我察覺、自我管理、人際關係技巧等,讓師生都能妥善面對情緒、感受到幸福。此計畫預計砸下4.4億元,進行教案研發、種子教師培育等工作,並希望營造好的學校文化跟氛圍,且不會設下量化的目標,而是期待教師體會社會情緒學習的好處後,分享給學生。
國教院召開教科書座談會 建議強調聯大2758號決議未提中華民國、台灣

國教院召開教科書座談會 建議強調聯大2758號決議未提中華民國、台灣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近年國際局勢與台灣地位議題備受關注,負責審定教科書的國家教育研究院昨(16)日找來課綱研發、教科書審定及出版業者三方,舉行座談會議,會議結論建議,教科書中關於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的內容,要呈現中英文史料、按照原文摘述,並言明在文本中,未提及中華民國或台灣等字句。
本土語言課程度落差大、教材缺乏 學生團體:逾4成學生不滿意

本土語言課程度落差大、教材缺乏 學生團體:逾4成學生不滿意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108課綱將本土語言列入國高中必修課程,學生團體今(6)日指出多項本土語言政策問題,包含學生程度落差大、缺乏原住民族語教材、平埔族語未納入本土語言課程等,呼籲本土語言課程難度要貼合學生需求、加強師資培訓跟支持,並讓新住民語言有學習機會。
追蹤50年來中小學自然課發展史 國教院出版研究成果新書

追蹤50年來中小學自然課發展史 國教院出版研究成果新書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國家教育研究院日前於台北國際書展,發表新書《生活探究素養永續-中小學自然領域課程發展史》,此書介紹民國57年至108年間,自然領域教育課程理論、中小學教科書課程標準與綱要時期的歷史脈絡與趨勢等,並針對課程、教科書、教學及評量的發展等,進行詳盡說明。
在野提刪光水電等行政費 監院:致財產及政治獻金申報業務停擺

在野提刪光水電等行政費 監院:致財產及政治獻金申報業務停擺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立法院密集審查202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在野黨團原提出2800餘件刪凍預算提案,引起各方反彈,經協商後案量濃縮,其中針對監察院的刪凍提案從64案減至25案,但監察院認為所餘提案存在大幅刪減不合理情形,包括油料水電、調查巡察、陽光四法等業務系統、資安設備、議事業務、國際交流、人權業務等預算均被刪除,迫監察院核心業務停擺,恐有違憲之疑慮。
台灣學生數學、科學成就世界第二 課業壓力讓數理興趣與自信低落

台灣學生數學、科學成就世界第二 課業壓力讓數理興趣與自信低落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教育部今(4)日公布我國四年級、八年級學生,參加「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2023」(TIMSS 2023)調查結果,我國四年級、八年級學生數學成就均排名參與國家第二,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的科學成就,則分別排名第三和第二。 不過,調查也發現,八年級學生對數學、科學的興趣與自信,都比四年級學生下降,學者解讀,可能和課程難度增加,以及八年級學生面臨會考壓力,因此老師改變教學方式有關。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