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民團質疑「全面性教育手冊」要求自揭隱私 教育部駁:貼近生活情境

生活 文教
2025/08/19 15:36
六百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教育部6月發行「中學全面性教育教學指引手冊」,民團今(19)日指控,內容有要求學生自我揭露的隱私風險、使用具有性暗示的教學素材等,呼籲立即中止推廣。教育部則澄清,內容多次提醒教師區分「個人隱私」與「性教育教學內容」,且課程「貼近學生生活情境」並非要求學生自我揭露,另外,教學指引同時重視「情慾探索」與「風險管理」。

民團今天召開記者會,批評「中學全面性教育教學指引手冊」內容不當。國教行動聯盟提供 zoomin
民團今天召開記者會,批評「中學全面性教育教學指引手冊」內容不當。國教行動聯盟提供

「中學全面性教育教學指引手冊」是教育部國教署委託高師大研發,提供中學教師關於性教育相關內容參考。

國教行動聯盟、台灣性教育學會今天舉行記者會,台灣性教育學會理事長馮嘉玉表示,聯合國的「全面性教育」,強調在不同國情以跨領域方式,幫助學生發展知識、技能與態度,以促進性與生殖健康,並在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中,提出實證指出可延後性行為、降低風險、增加避孕與保險套使用。

馮嘉玉稱,台灣健康教育本來就涵蓋「全面性教育」,然而,手冊是由性別教育研究單位承接編撰,過程未能納入健康促進或健康教育專業師資,且缺乏公開觀課程序,導致內容背離108課綱與性教育加深加廣、循序漸進原則。

民團今天召開記者會,批評「中學全面性教育教學指引手冊」內容不當。國教行動聯盟提供 zoomin
民團今天召開記者會,批評「中學全面性教育教學指引手冊」內容不當。國教行動聯盟提供

國教行動聯盟、台灣性教育學會也指出,「中學全面性教育教學指引手冊」有10大破口,將對學校性健康教學,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包含青春期女性只談月經、青春期男性只談陰莖、使用具有性暗示且負面的教學素材,像是「可不可以放進去一下下就好」、引用無科學實證根據的影音素材、鼓勵情慾探索而非風險管控等。

國教行動聯盟、台灣性教育學會說,強烈建議教育部中止推廣此手冊,未來研發性教育相關教材,均須納入授課教師與家長。

民團今天召開記者會,批評「中學全面性教育教學指引手冊」內容不當。國教行動聯盟提供 zoomin
民團今天召開記者會,批評「中學全面性教育教學指引手冊」內容不當。國教行動聯盟提供

針對民團說法,教育部回應,此手冊是由國家教育研究院,補充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手冊,並委託高師大研發,過程廣邀性別教育、心理輔導、教師、家長團體、特殊教育、心理師及性平團體等專家學者參與,也有教育部性平會委員、健康與體育領域輔導團,及國教院等專家學者,進行書面審查並提供修改建議。

教育部也說,在民團質疑有「要求自我揭露隱私風險」上,教學指引內多次提醒教師區分「個人隱私」與「性教育教學內容」,課程設計以新聞案例或真實生活情境引導,並非要求學生自我揭露,「貼近學生生活情境」並不等於揭露隱私。

教育部強調,手冊內容接近生活情境,不等於揭露隱私。李柏毅攝 zoomin
教育部強調,手冊內容接近生活情境,不等於揭露隱私。李柏毅攝

教育部也說,教學指引同時重視「情慾探索」與「風險管理」,例如第四單元以保險套使用教學為核心,強調不使用或不正確使用,會增加性病感染與非預期懷孕的風險;第八單元聚焦意願表達、溝通協商與性資訊的諮詢管道,協助學生學會自我保護。
 
至於民團質疑「使用具有性暗示的素材」跟「以影音素材取代科學實證」,教育部強調,教學指引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利用學生日常可接觸的網路資訊,協助澄清性與性別迷思,培養其辨識與應對能力,教師亦須依學習者狀況,選擇適當教材,且影片僅作為引發學習動機的媒材,並非唯一教材來源。

教育部強調,教學指引同時重視「情慾探索」與「風險管理」。陳卓邦攝 zoomin
教育部強調,教學指引同時重視「情慾探索」與「風險管理」。陳卓邦攝

教育部強調,理解社會大眾對於「全面性教育」推動的意見,未來將持續廣納師生、家長與各界建議,並依據校園推動經驗與在地需求滾動修正。

◎加入小知族,喝免費咖啡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全面性教育 # 國教行動聯盟 # 性教育 #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