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莓救命免「傷心」!橙皮素減輕毒性兼顧抗癌力 台灣隊登國際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俗稱「小紅莓」的化療藥已用於治療乳癌、淋巴癌、血癌、卵巢癌超過50年,但其心臟毒性卻讓病人抗癌同時得承受心臟衰竭風險。陽交大、國衛院和林口長庚醫院攜手研究發現,橙皮素可重新啟動長壽基因,減少心肌細胞受損,而且不影響小紅莓抗癌力,這項突破性成果有助於發展為化療病人的輔助療法,讓癌症治療不再「傷心」。 2025/10/31 18:56 生活 醫藥
感染症資源庫明年完工 台灣以國旗身分參與國際菌種聯盟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為強化國家防疫戰略科技,推動國家疫苗自製、感染症診斷試劑與新藥開發,「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NIDB)將於明年完工,總統賴清德今日在國慶演說強調台灣持續跟各國加強合作。國衛院院長司徒惠康表示,台灣已經加入國際和亞洲兩大菌種聯盟,且以「國旗」身分參與,可將國內特有菌株、病毒株存入國際聯盟,同時從國際組織取得國外重要的病原,掌握全球疫情動態。 2025/10/10 15:52 生活 醫藥
新冠肆虐5國超額死亡低!國衛院揭3關鍵 每千人少死百人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全球34國2020至2022年的超額死亡率,台灣、紐西蘭、日本、丹麥及澳洲等超額死亡率相對低的國家,國家衛生研究院分析,關鍵在於疫情初期採取嚴格邊境管制,有效降低傳播與死亡,疫情期間強健的醫療系統,確保慢性病患不受影響,達到高疫苗覆蓋率才逐步解封與病毒共存。台灣今年起也啟動三大計畫提升疫後防疫韌性。 2025/10/02 20:02 生活 醫藥
國衛院解密登革熱擴散 噴錯藥養出「超級蚊」!建立基因圖譜助防疫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台灣都市道路狹窄與高密度建築有利於埃及斑蚊擴散,有效擴散距離約154公尺,同一時間各行政區的防治策略差異是影響病媒蚊演化的關鍵,為避免產生超級蚊子,建議將藥劑資源集中使用於「疫情爆發期間」,才能最大化效益並延緩抗藥性,平時以清除孳生源為主,別蚊子密度一升高就猛噴藥。 2025/09/11 13:18 生活 醫藥
2035年每10名長者有1人失智 專家:40歲是預防黃金期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衛福部最新調查調查,台灣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已達近8%,且2035年有近10%的長者,可能與失智症共存。國衛院攜手各方,年底將發布首份《台灣失智症風險因子管理白皮書》,呼籲40歲起即為失智預防黃金期,提出顧腰圍、控血糖、壓不衝、脂不高、腎要好等「護腦五守則」。 2025/09/10 16:20 生活 醫藥
教育部核定清大及中華大學整併 學生原校畢業、教職員轉聘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清大與中華大學去年起推動整併,清大今(21)日表示,教育部已核定兩校整併計畫書,清大將在中華校區設立「清華²科技園區」,作為培育高科技人才及跨領域發展的基地。中華大學將於明年2月停招,學生原校畢業後,2030年8月停辦,停辦後賸餘校產全數捐贈予清大,校職員也會轉聘到清大。 2025/08/21 16:23 生活 文教
850萬國人燒掉健保4成!超商攜手診所 揪三高領免費蔬果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有850萬人罹患三高併發症,每年占健保醫療支出40%,國衛院分析,若腰圍及血壓同時超標 ,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率高達68.3%。為鼓勵民眾篩檢,全台217家7-ELEVEN 「千禧血壓站」與310 家基層診所合作,民眾在超商量完血壓後透過 ibon自評風險高低 ,高風險者到診所接受醫師諮詢後,可再回到超商領取免費蔬果。 2025/08/05 15:40 生活 醫藥
影|酸爆「吸血鬼去台師大喝新鮮的」 醫檢師轟:抽血當拉二胡如荒唐恐怖片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女足隊「抽血換學分」事件持續延燒,引發各界譁然。「厭世醫檢師」Stormy先是CosPlay「吸血鬼」嘲諷說「應該直接去師大女足當教練,每天都可以喝新鮮的」,但她接著嚴肅地從專業角度分析此案,砲轟台師大在研究倫理、抽血操作、檢體用途與儲存上存在多重重大漏洞,直指這是一場職權霸凌,而非單純的學術研究,尤其是從吹哨者簡奇陞曝光的,由非醫護進行抽血畫面,更宛如荒唐恐怖片。 2025/07/21 21:58 生活 醫藥
北榮團隊花5年找到「偏頭痛生物標記」 1滴血辨識!準確率達9成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全球有10億人飽受偏頭痛之苦,且女性患者數是男性的3倍,去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江就是其中一人。過去一直被視為「看不見的病」,為此台北榮總攜手陽明交大、中研院、國衛院等學單位,耗時5年成功找出,用血液檢測判別偏頭痛狀態的微核醣核酸(microRNA)生物標記,首次證明偏頭痛可望透過血液「被看見」,只要一滴血,能以高達九成的準確率,判斷患者是否有偏頭痛,替精準醫療開啟新頁,成果更發表於國際頂尖神經科學期刊。 2025/07/21 18:00 生活 醫藥
國衛院聯手桃園醫院 打造「IoT洗手監測系統」盼降低感染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身為科技島的台灣,再度展現以科技守護健康的實力。在醫療體系中,醫護人員的手部衛生是防止院內感染、守護病人安全的第一道防線。為此,國家衛生研究院與桃園醫院聯手,開發一套以物聯網(IoT)技術打造的「手部衛生行為監測系統」;經過一年的臨床驗證,證實能以72%的準確率自動監測醫護行為,未來將朝技術升級與擴大應用發展,盼能實質降低感染率,提升病人安全。 2025/07/14 12:00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