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脆折症基因!28歲人妻3度試管失敗 AI助攻讓她喜當雙寶媽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帶有「X染色體脆折症」基因的文姓女子,從28歲起嘗試三次一般試管療程皆以失敗收場,經台中茂盛醫院透過「第4代AI人工智慧試管嬰兒技術」與「胚胎植入前基因診斷技術(PGD)」檢測,同時搭配受卵試管方式,終於在2年間順利迎來一對健康姐弟,求子歷程讓她與先生從「絕望」走向「希望」,凸顯受卵與基因篩檢在避免遺傳疾病中的重要性。 2025/08/26 17:51 生活 醫藥
癌症登月計畫揪早期肺癌隱形殺手 中研院揭「類晚期」高風險族群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疾病復發是早期癌症患者最深的恐懼,一項由中研院領導的「癌症登月計畫」將帶來曙光,這項全球最大規模的肺腺癌蛋白基因體研究中,發現東西方、男女的肺癌成因大不相同,尤其亞洲女性的風險因子更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也找出預後極差的早期「類晚期」高風險族群,更開發出準確率高達85%的「四蛋白」檢測工具原型,有望在未來2-3年內應用於臨床。 2025/08/20 16:27 生活 醫藥
6.9萬隻鵪鶉遭撲殺!彰化爆H5N1禽流感 紅腳、扭頸症狀一次看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彰化縣福興鄉1場鵪鶉場11日通報出現鵪鶉異常死亡,彰化縣動防所立即派員進行移動管制並採樣送農業部獸醫研究所檢驗,8月13日確診感染新型H5N1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動防所防疫人員於15日完成該鵪鶉場撲殺清場及消毒工作,計撲殺6萬9177隻鵪鶉。 2025/08/15 16:06 社會 地方大小事
肺癌公費篩檢僅列2類人 台大醫示警:可能漏掉一半以上患者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肺癌連續2年蟬聯「癌王」,衛福部自2022年導入公費篩檢,不過肺癌權威、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直言,因為目前公費對象僅抽菸與家族史者,「有一半以上的肺癌患者無法被篩檢到」,呼籲擴大至所有50-65歲民眾,若第一次篩檢結果正常,每5年篩檢一次即可。 2025/08/13 19:39 生活 醫藥
沈玉琳罹血癌轉台大醫院!2因子影響預後 需盡快骨髓移植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藝人沈玉琳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俗稱血癌,已轉院到台大醫院接受化療同時評估骨髓移植,院方表示,未獲家屬授權不會對外說明。不過據消息人士透露,沈玉琳在基因型和染色體有一些不好的預後因子,所以建議盡快做骨髓移植。 2025/08/07 15:57 生活 醫藥
沈玉琳證實罹血癌!白血球在多器官大塞車 台大醫揭存活率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藝人沈玉琳傳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台大醫師分析,血癌的存活率依據患者初期的「白血球數目」、「基因型」與「染色體變化」等因素,可分成「高、中、低」三種風險等級,低風險患者存活率可達70%,高風險患者則可能需要提早進行骨髓移植。 2025/08/06 21:21 生活 醫藥
沈玉琳罹患血癌!樂觀稱後會有期 認識白血病徵兆、高危因子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57歲藝人沈玉琳今(6)日晚間透過臉書發文,親口證實自己罹患白血病(俗稱血癌)。他表示,這是一種「白血球異常增生的白血病」,由於狀況緊急,他已住院接受治療數日。沈玉琳坦言,療程將持續一段時間,接下來可能會暫時無法在螢光幕前與大家見面,這也意味著他將暫停所有演藝工作,專心養病。專家指出,成人急性白血病三年存活率約三成,骨髓移植五年存活率逾五成。 2025/08/06 21:15 生活 醫藥
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罹肺腺癌四期 柯煒林曝心聲:淚水在眼眶打轉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曾主演台灣電影《破浪男女》、以電影《濁水漂流》入圍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香港演員柯煒林,今(30)日突然在社群平台發文,震驚宣布自己確診罹患肺腺癌第四期,由於自今年5月開始持續咳嗽,服用抗生素無效後進行檢查才發現。儘管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柯煒林仍展現堅強與樂觀,看到家人親友比他自己更難過,而他淚水雖然在眼眶打轉,卻表示「打慣逆境球」,強調將如常生活,直至病情明朗化才歸隊。林口長庚醫院肺腫瘤科主任柯皓文指出,肺腺癌有3大異常症狀須警覺,早期篩檢是存活關鍵! 2025/07/30 15:03 生活 醫藥
台灣年輕大腸癌發生率居全球前三!40歲起篩檢 死亡率降4成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40至49歲男女的大腸癌發生率均高居世界前三名,國民健康署自今年將大腸癌篩檢起始年齡從50歲下修至45歲,台大醫院最新研究證實,相較於50歲才開始做糞便潛血檢查,提前自40至49歲間開始篩檢,可顯著降低大腸癌發生率23%、死亡率42%,每檢查1548人即可預防一例大腸癌。 2025/07/03 15:31 生活 醫藥
陽明交大、台大兒醫合作 開發罕病「FOXG1症候群」預測技術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每三萬名新生兒約會有1人罹患罕見疾病FOXG1症候群,症狀包含無法言語、行走、嚴重癲癇等,而病因是FOXG1基因突變。陽明交大與台大兒童醫院開發一項預測FOXG1症候群嚴重程度的檢測流程,有助於規劃後續支持患者的策略,此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 2025/06/30 18:08 生活 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