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超智慧首席科學家出爐! 一文看華裔撐起AI夢幻團隊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近期投資人工智慧(AI)毫不手軟的美國科技巨頭Meta執行長祖克柏,日前宣布欽點來自OpenAI的前研究人員趙晟佳擔任Meta超智慧實驗室首席科學家。趙晟佳擁有中國清華大學、美國史丹佛大學高學歷,是聊天機器人ChatGPT核心研發者。據信除了華裔的AI長汪滔,Meta有10名核心成員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撐起該公司AI團隊。另外據消息人士指出,Meta超智慧團隊有50%來自中國。 2025/07/27 13:50 國際 熱搜話題
被清大打臉「曹興誠有捐1500萬」? 翁曉玲曝聯電公文:查無此金額捐款或合作案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過去擔任清大教授的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先前質疑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曾答應捐新台幣1500萬給清華大學卻未兌現,曹興誠為此向翁曉玲提告求償4千萬。如今清大回覆北院,查無1500萬捐款,但聯電多年捐助清大超過1500萬,且翁曉玲「於本校任職所承辦之職務,未經管其單位以外之捐款事宜」。對此,翁曉玲貼出聯電公文,「並無如此金額及目的之捐款或合作案」,直言曹興誠沒捐事實明確,不用再強辯,若有證據請上法庭說。 2025/07/23 17:37 政治 黨政要聞
童子賢一口答應黃國昌當公投代表 羅廷瑋鬆口:727後不論身份願當志工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民眾黨推動重啟屏東核三廠,中選會訂於8月23日舉行公投投票,並辦5場正反方發表會或辯論會,和碩董事長、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接受民眾黨邀請擔任正方代表,民眾黨主席黃國昌透露自己親自邀請,童子賢馬上答應,力誇童是「台灣社會的共同資產」、敢講真話,非常有社會責任。行政院昨晚公布,由前發言人、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以及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擔任反方代表。 2025/07/19 12:53 政治 黨政要聞
暑假去處!大師講座、近百科學攤位 中小學科展7/14新竹登場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第65屆中小學科展將於7/14至7/20,在新竹清大展開,活動期間將有與大師有約座談、科學博覽會、科學之旅等科學教育活動,像是邀請半導體業重要推手、旺宏電子董事長吳敏求演講,科學博覽會則設置四大主題館,有超過90個科學攤位與三台科學巡迴車,提供實作體驗,引領深入探索科學奧妙。 2025/07/04 15:02 生活 文教
最惡乳癌治療曙光! 國衛院攜手清大開發新藥、拼5年內上市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乳癌長年高居女性癌症之首,其中三陰性乳癌更被認為是「最惡性」,復發率是一般乳癌的3倍,患者常因多重抗藥性,陷入無藥可醫的困境。所幸國衛院攜手清華大學開發標靶新藥,有望在5年內取得上市,甚至有成為卵巢癌等其他婦癌治療藥的潛力。這項研究將於今年8月,登上發育生物學排名第一名期刊《發育細胞》的封面文章。 2025/07/03 12:10 生活 醫藥
醫界誤認自費醫學生總量鬆綁 教育部:沒有「繞道招生」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自費醫學生總量控管長年以1300名為基準,教育部在不逾越此總量前提下,同意清華、中興、中山等三校之學士後醫學系,從公費生改為自費生,招生名額由原23名調增為35名,但未說明從何挪出105名額,讓醫界誤認總量鬆綁而炸鍋。教育部今日(6/28)再發聲明強調,招生總量未曾放寬、未曾擴招,也無所謂「繞道招生」。 2025/06/28 12:11 生活 文教
自費醫學生總量沒放寬!教育部「變魔術」 救3校學士後醫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自費醫學生總量控管長年以1300名為基準,教育部在不逾越此總量前提下,同意清華、中興、中山等三校之學士後醫學系,從公費生改為自費生,招生名額由原23名調增為35名,但未說明從何挪出105名額,讓醫界誤認總量鬆綁而炸鍋。衛福部強調,只要不超過1300名,教育部如何跟各校醫學系協調名額,衛福部都尊重,但也覺得神奇「好像大衛變魔術」。 2025/06/27 21:44 生活 醫藥
英國QS世界200強大學出爐 不只台大!台灣首度3校入榜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發布2026年世界大學排名,此次總計有3所來自台灣的大學院校進入全球前200名,表現較上一次佳;領先的台灣大學全球排名第63,較上一次進步5名。 2025/06/19 13:39 國際 熱搜話題
AI規模化挑戰! 能源、硬體與基礎設施成AI發展3大關鍵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由台灣大哥大、全球永續賦能倡議組織(GeSI)與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TEEMA)共同主辦的「2025全球AI賦能永續高峰會」,引近千位業界專家實體與線上共襄盛舉,以AI賦能永續發展、數位基礎設施規模化、建立全球治理平台三大主題為核心,為台灣產業與全球AI及資通訊(ICT)生態圈注入新動能。 2025/05/31 12:30 財經 產業脈動
核三停機台灣零核電時代 學者籲:政府應將核電廠延長使用年限制拉長至60年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隨著核三廠二號機於2025年5月17日下午卸載,5月18日凌晨起正式除役,台灣結束了近半世紀的核能發電歷程,正式邁入「零核電」時代。多位學者專家今(19日)表示,政府要做的事就是核電廠延長使用年限制延長至60 年。 2025/05/19 11:39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