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擴大保險投資挹注1.63兆活水 壽險前3季獲利縮水逾6成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為引導保險業資金投入國內公共建設與實體產業,金管會擴大保險資金投資範圍與規範,開放更多元投資標的並簡化行政程序,讓保險業資金能更有效率投入國家發展重點建設與實體經濟,預期可釋放1.63兆資金。 2025/10/28 19:12 財經 金融保險
醫療物流爆中資疑慮 疾管署:合約已終止、將加註個資法規範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負責多家醫學中心冷鏈物流的嘉里大榮物流公司,遭爆背後有中資疑慮,外界憂心倉儲位置、冷鏈數據、疫苗配送節點等重要資訊,恐衝擊台灣醫療韌性與安全。衛福部疾管署回應,與該公司的合約已於去年結束,現行法規雖未限制業者的中資背景,不過未來辦理相關採購時,除研議建立備援系統外,也會進一步在合約中,加附依個資法21條,限制得標廠商資料境外傳輸規定,以防疫苗配送節、運輸路線、倉儲位置等機密外洩。 2025/10/06 17:20 生活 醫藥
因應極端氣候威脅 經部擴大「出流管制」門檻!1公頃以上開發案須設滯洪池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經濟部今日召開「出流管制」擴大適用門檻記者會,面對極端氣候威脅,經濟部除已提報行政院4年千億元計畫加速系統性治水,另於9月5日公告修正開發案件適用出流管制規定,由現行2公頃以上需辦理出流管制,調整為1公頃擴大管制;此外,考量公共安全,額外要求都市計畫區內,規模達0.2公頃以上的新建建築物亦須比照。出流管制新制除賦予開發單位更多責任外,也提供中、小型開發案更多簡便的快速通關管道。 2025/09/18 14:25 財經 政策法規
因應極端暴雨 經部出流管制擴大適用門檻!都市計畫區新建築更嚴格調整為0.2公頃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因應極端暴雨發生頻率越來越頻繁,行政院揭示「最小淹水面積、最快退水時間、最高安全標準」的新治水目標,經濟部除已提報「因應氣候變遷縣市管河川及排水整體改善計畫」,預計4年投入1000億元加速系統性治水外,另於今修正開發案件適用出流管制規定,一般開發案件出流管制門檻由原本2公頃調整為1公頃,此外,位於都市計畫區的新建建築物,考量公共安全,出流管制門檻調整為更嚴格的0.2公頃,新制於今日起生效,並明定1年的緩衝期。 2025/09/05 12:43 財經 政策法規
momo中區物流中心今舉行上樑 斥資76億打造、庫存能量提升20%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台灣電商龍頭富邦媒(8454)持續推進中長期戰略投資布局,物流版圖再拓新頁。位於彰化和美的momo「中區物流中心」工程進展順利,今舉行上樑典禮,規劃地上8層、地下2層,總樓地板面積達39000坪,總投資金額76億元,為momo歷來規模最大、資本支出最高的物流據點。完工後,創造約550個職缺,商品庫容將突破百萬件,整體庫存能量可望提升約20%,進一步強化供應鏈韌性與出貨彈性。 2025/08/20 12:29 財經 產業脈動
因應美國8/7起對等關稅 海關宣布兩項簡化通關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 為因應美國自8月7日起對我國加徵20%對等關稅,海關對保稅業者提供「保稅區按月彙報報關全免裝箱單」及「擴大實施海關遠端稽核」2項簡化通關措施,降低業者作業成本,預計每月可節省10萬小時作業時間,超過千家業者可受惠。 2025/08/13 14:55 財經 政策法規
電源雙雄強勢!光寶科今漲停 台達電股價3天狂漲破百飆632元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電源供應器龍頭大廠台達電(2308)自上周四(7/31)舉行法說會後,股價表現強勁,從法說前的530元,短短三個交易日(上周五、本周一周二)內狂漲逾百元,法說至今漲幅逾16%。今(5)日盤中,台達電股價更是一路衝破600元大關,最高觸及632元,刷新公司股價歷史新高紀錄,買盤氣勢如虹,顯示市場對其未來展望的高度期待。而「電源雙雄」的光寶科(2301)今天更是強勢收漲停133.5元! 2025/08/05 13:36 財經 股市基金
「今年只有AI好」 台達電鄭平:產品線齊全下半年營運成長無虞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電源供應器大廠台達電(2308)董事長鄭平表示,「今年其實只有AI好」,但美國大型CSP(雲端服務供應商)資本支出持續,公司相關產品包括電源、散熱,基本上產品線滿齊全,可望繼續受惠AI需求,因此預期公司下半年營運成長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2025/08/01 08:15 財經 產業脈動
路易莎新莊餐飲總部2027年完工 餐飲營收已佔4成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路易莎咖啡(2758)餐飲總部29日舉行開工動土典禮,新莊基地面積577坪,將興建9層樓高,地下2層樓, 共4016建坪,規劃結合中央廚房、物流配送、資訊及行政中心的智慧化綠能園區,預計2027年底完工。 2025/07/30 08:11 財經 產業脈動
產業觀察〡人形機器人的機會在工業領域 仍有這3大問題需解決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人形機器人到底適合哪種領域使用?是產業界一直在觀察的方向,專家指出,基於機器人原則,就是不能跟人類接觸,從這邊來看,尤其人形機器人的力量也比人類大,因此工業領域還是比較適合人形機器人發展。 2025/07/26 20:52 財經 產業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