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痠背痛「愈不動愈痛」! 中醫提醒2類人最容易中招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腰痠背痛已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中醫師提醒,中老年人與長時間久坐的上班族,更容易因為活動不足而出現肌肉無力、關節僵硬,甚至影響走路穩定性,增加跌倒風險,但調養筋骨不只是表面貼藥、熱敷,更需從臟腑功能著手,搭配適度運動與生活調整,才能真正改善痠痛。 2025/08/02 11:46 生活 醫藥
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罹肺腺癌四期 柯煒林曝心聲:淚水在眼眶打轉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曾主演台灣電影《破浪男女》、以電影《濁水漂流》入圍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香港演員柯煒林,今(30)日突然在社群平台發文,震驚宣布自己確診罹患肺腺癌第四期,由於自今年5月開始持續咳嗽,服用抗生素無效後進行檢查才發現。儘管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柯煒林仍展現堅強與樂觀,看到家人親友比他自己更難過,而他淚水雖然在眼眶打轉,卻表示「打慣逆境球」,強調將如常生活,直至病情明朗化才歸隊。林口長庚醫院肺腫瘤科主任柯皓文指出,肺腺癌有3大異常症狀須警覺,早期篩檢是存活關鍵! 2025/07/30 15:03 生活 醫藥
天氣熱狂吃冰、灌冷飲 中醫示警恐越吃越沒精神還中暑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天氣一熱不少人就會想喝手搖飲或大啖冰品,不過中醫師提醒,夏天吃冰雖然涼快,卻可能帶來身體不適,甚至越吃越沒精神還容易中暑,建議要採取清熱生津、健脾祛濕的消暑飲食,包括綠茶、烏龍茶等溫熱飲品;夏日當令瓜果、豆類;適量酸味食物以及湯粥食療。 2025/07/23 18:04 生活 醫藥
40歲撞球名將張榮麟疑心肌梗塞猝逝 醫:留意夏季不尋常手臂痛牙痛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40歲的台灣撞球名將「火雲邪神」張榮麟,昨在印尼猝逝,疑似為心肌梗塞。醫師指出,近年有觀察到年輕化趨勢,可能與三高年輕化有關,加上夏季高溫易因脫水導致血液濃稠、引發血栓,民眾除補足水分、避開中午高溫時段,更要留意胸悶、胸痛等典型症狀,以及不尋常的背痛、手臂痛、牙齦痛等「轉移痛」,一旦不適務必告知他人並盡速就醫。 2025/07/15 11:09 生活 醫藥
常吃生菜、冰飲加劇子宮肌瘤 運動不熬夜才可偶爾貪涼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常吃生菜沙拉、冰飲會加重子宮肌瘤,中醫師指出,現代人經常久坐造成骨盆循環差,加上熬夜虛火旺,如果愛吃生冷會讓骨盆循環更差,導致無法代謝多餘的痰濕而助長子宮肌瘤,但若有規律運動、不熬夜,夏日炎炎偶爾貪涼沒問題,但不建議天天喝冰飲、吃生菜沙拉或晚上吃西瓜、哈密瓜,運動後別馬上喝冰水。 2025/07/13 10:00 生活 醫藥
天熱增加致命主動脈剝離!老婦背肌撕裂痛 高血壓釀禍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夏季天氣炎熱增加主動脈剝離風險!一名65歲女性日前因背部劇裂疼痛,宛如肌肉被撕裂且疼痛感還會往上跑,到醫院急診,電腦斷層檢查看到主動脈血管壁的微血管破裂造成一個血腫,若發病後48小時內未處理,死亡率高達50%,醫師研判是高血壓控制不良釀禍。 2025/07/11 14:40 生活 醫藥
有片|單親媽車禍「裝傻」詐保518萬!卻能買房騎車送小孩 遇帥警卸心防栽了 【記者林志青、丁牧群/台北報導】家住桃園的鍾姓單親媽媽(49歲)2020年12月間因小車禍謊稱受傷,進而取得腦震盪證明,再透過智能測驗裝傻,成功獲得重度認知功能障礙證明,先後向國泰等3家保險公司成功詐保518萬8189元。直到鍾女再次申請3000萬理賠,保險公司起疑報警,檢警發現鍾女生活正常還能騎車,去年5月登門逮人,鍾女見女警頻裝傻,遇帥警就正常應答,北檢昨(20日)依詐欺罪起訴鍾女。 2025/06/21 10:18 社會 突發現場
每天爬山突主動脈剝離!百歲爺奇蹟挺過 北醫8小時逆轉生死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百歲蔡爺爺幾十年來每天爬虎頭山步道,4月時卻突然心跳與呼吸停止,送醫診斷為急性主動脈剝離,若不及時手術,48小時內有生命危險。然而,主動脈剝離手術本身風險極高,術中還可能腦中風,加上病人超過傳統手術風險評估的上限95歲,北醫附醫運用關鍵的血管吻合技術,有效降低術中出血,歷經8小時奮戰完成手術,蔡爺爺一個月後順利出院。 2025/06/15 09:00 生活 醫藥
急重症醫師人力荒!北榮2招留才 合理薪資且不同工不同酬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急診醫師爆離職潮、雲嘉南神經內科崩盤,如何喚起年輕醫師投入急重症,行醫37年的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今日(6/14)認為,讓員工感受到被尊重、看見他們的勞累,最基本是給予合理薪資且不同工不同酬,和諧的工作氛圍也是留人關鍵,他開心透露,今年北榮外科、婦產科和急診住院醫師全部都收滿。 2025/06/14 20:02 生活 醫藥
林正杰對抗肺腺癌8年 咳嗽超過「這時間」+1症狀速就醫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民進黨創始黨員「街頭小霸王」林正杰昨逝世,享壽73歲,他在8年前確診肺腺癌。醫師指出,近10年平均發生年齡下降,但逾八成都是0至1期的早期個案,可能和篩檢普及有關,初期多無症狀,提醒出現3周以上的慢性咳嗽、咳血、背痛或中風症狀等症狀,應留意病就醫。 2025/06/04 17:39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