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胖抽高就會好? 兒科醫曝真相:更容易生病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教育部調查,全台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23.8%,國中學童更高達28.6%,代表每4名學童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兒科醫師觀察,近年因肥胖而非單純感冒問題來求診的兒童比例上升,很多家長認為「小時候胖不是胖,抽高了就好」,但其實「小時候胖就是胖」,甚至導致免疫力下降而容易感冒等,要長高除了父母基因外,透過良好飲食、充足睡眠和規律運動,可以在遺傳基礎上再多長高約6公分。 2025/08/11 19:05 生活 醫藥
罕病中的罕病!女星兒罹AADC逝 醫:致神經發展障礙「已列新生兒自費篩檢」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女星李宇柔(現名:陳蔓菲)的15歲兒子「牛牛」,罹患罕見疾病「芳香族L-胺基酸類脫羧基酶缺乏症」(AADC),她今天表示,「牛牛走了,謝謝大家一生的陪伴」。兒童遺傳內分泌科醫師指出,這個疾病在台灣可能只有幾十位病人,屬於「罕見疾病裡的罕見疾病」,目前已被納入新生兒篩檢的自選項目,強烈希望有新生兒的家長都能盡量接受篩檢。 2025/07/28 16:22 生活 醫藥
女星兒罹罕病AADC「平均年齡僅6歲」 15歲驟逝!她淚崩:謝謝一生陪伴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戲說台灣》御用演員、資深女星李宇柔(現名:陳蔓菲)的兒子「牛牛」罹患罕見疾病AADC(芳香族L-胺基酸脫羧酶缺乏症),過去曾被醫生告知孩子可能只能活到5、6歲,但她不放棄任何希望,積極治療和運動,伴兒長大。不過今天她今天向外界證實,15歲的兒子猝逝,「牛牛走了,謝謝大家一生的陪伴。」 2025/07/28 14:39 生活
天熱連情緒也中暑!研究:氣溫每升1°C 憂鬱風險升7%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大暑」過後氣溫節節飆高,有些人不只中暑、失眠,還出現心情低落、煩躁易怒、提不起勁的現象。精神科醫師表示,別以為只是太熱太累了,當心是「氣候型憂鬱」找上門。研究指出,一旦年均溫超過23°C,每上升1°C,重度憂鬱症風險將增加約7%,極端氣候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 2025/07/26 14:08 生活 醫藥
炎夏沒熬夜醒來卻昏昏沉沉!營養師建議5種關鍵營養素 還得做好3件事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炎夏到來,不少人有感睡眠品質不佳,就算沒熬夜,睡醒卻仍昏昏沉沉,有營養師對此指出,夏季光照時間長,人體會消耗更多能量來調節體溫,也影響到自律神經系統的平衡,除了做好「吃對、動對、睡得好」三件事,建議補充5種關鍵營養素,更有助安心入眠。 2025/06/22 17:04 生活
憂鬱與躁鬱症基因新機制!台大揪近千個變異點 助新藥研發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憂鬱症和躁鬱症有一部分受到基因變異影響,多重變異疊加將顯著提高發病機率,然而過去研究多侷限於白人,台大公衛系教授郭柏秀攜手國際團隊,納入東亞、南亞、非洲裔與拉丁裔樣本,辨識出697個與憂鬱症、298個與躁鬱症相關的遺傳位點,較既有報告多出近4倍,有助優化診斷標記、研發新藥。 2025/05/22 17:04 生活 醫藥
先別管股災了 營養師認證!吃這些「綠綠的」擺脫厭世感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川普關稅引爆全球股災,台股7日創下史上最大跌幅,收盤殺2065點史上最慘,逾1700檔股票跌停,昨天(8日)仍是綠油油一路到收盤。營養師李婉萍列出12種「擺脫壓力、厭世感」的食物,其中幾個是綠色食材,把「綠綠的」吃下去,留得青山在,再等牛市回頭! 2025/04/09 12:57 生活
雷雨開炸!醫示警「雷暴哮喘」現象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中央氣象署預報,今(13日)起雷雨開炸各地有雨,一路下到周末,下周一起水氣才會逐漸減緩。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注意「雷暴哮喘」,當春天雷雨來臨時,濕度提高會使花粉、霉菌孢子破裂成更細小顆粒,這些微粒會隨著風暴擴散,更容易進入肺部深處,引發嚴重氣喘發作,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增加,氣喘、過敏等症狀加劇。 2025/03/13 14:03 生活
殺人分屍人格曝!醫師剖析「殺戮成癮」原因 3兇嫌冷血奪命肢解下場曝 【記者丁牧群/台北報導】高雄發生駭人分屍命案,張姓老翁涉嫌殺死友人林姓老婦後肢解,將屍塊丟棄圳溝,另有張男大嫂、左營張姓婦人也遭張男殺害。台灣過去曾發生多件殺人分屍重案,包括機車行老闆陳金火與徒弟廣德強性侵殺害女保險員肢解案、射箭教練陳伯謙要侵犯高姓女子遭拒,在北市華山園區將她殺死分屍。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殺人分屍兇手通常是生理異常、心理障礙、環境創傷與道德價值觀錯亂所導致,特徵包括腦部異常、精神病態或反社會人格特質、童年創傷與社會隔離經驗、對暴力或死亡的病態迷戀以及缺乏同理心與道德感。 2025/02/07 17:57 社會 法庭
補了B群還缺乏!當心壓力大增加消耗 消化不良降低吸收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40歲葉小姐長期工作壓力過大,失眠一年以上且經常有消化不良,近兩三個月更反覆出現蕁麻疹,就醫檢查發現是缺乏B12引起甲基化代謝機制失衡,讓她驚訝平常有在補B群竟還會缺乏,原來是高度壓力大幅消耗體內B群,愛吃精緻加工食品、間斷服用制酸劑卻降低吸收率。 2024/12/08 10:00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