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告別秋老虎!中醫潤燥養肺防溫差大 敲4穴改善氣喘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今天是節氣「白露」,意謂秋老虎結束,天氣逐漸轉涼。中醫師提醒, 早晚溫差大傷肺陰,特別是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最容易因感冒而加劇,中醫治療以「潤燥」為主,平時則可敲打湧泉穴、太谿穴、照海穴、陰谷穴,有助改善氣喘頻率發生。 2025/09/07 09:30 生活 醫藥
350萬台人膝蓋卡關!王彩樺揭「跪妃」辛酸 醫:退化膝關節不用整組換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保庇天后」王彩樺分享,自己常需要透過綜藝摔製造效果,所以有「跪妃」的封號,有時也需要長時間穿高跟鞋,經年累月下來其實很傷膝蓋,並分享有位閨蜜因膝蓋疼痛而不愛出門,連日常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醫師指出,台灣約有350萬人受退化性膝關節炎之苦,卻有不少人怕痛而不願進一步治療,但其實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技術已相當成熟,可針對局部磨損、保留健康組織。 2025/09/02 19:11 生活 醫藥
台灣過敏性鼻炎盛行率世界第一!家長誤信偏方 害兒喪失嗅覺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20歲以下族群的過敏性鼻炎盛行率高達四成,世界第一,平均每5人就有2人罹病,不只造成睡眠不足、難專注學業,還容易有過敏性結膜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鼻竇炎和中耳炎等共病。醫師提醒,5至11歲是過敏性鼻炎的好發年齡,透過科學治療更有效控制病情,曾有家長誤信偏方燒灼療法,害孩子喪失嗅覺。 2025/09/02 15:35 生活 醫藥
奧運銅牌李孟遠涉禁藥!射擊禁用β阻斷劑 常見於高血壓藥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巴黎奧運射擊定向飛靶銅牌李孟遠疑似涉入禁藥,被中華民國運動禁藥防制基金會列入禁賽名單,目前「暫時停權」靜待調查。以射擊來說,無論賽內或賽外隨時禁用β阻斷劑,具有降低心率、減少手抖、減輕焦慮的作用,常見於治療高血壓、心律不整的藥物中。 2025/08/16 17:04 生活 醫藥
7旬男住院10天突意識改變、低血氧 死後確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布,新增一起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死亡個案,患者為南部70多歲男性,有癌症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疾病史,7月25日因呼吸喘住院治療,8月3日突然意識改變,血氧濃度降低,於當日死亡;這也是今年第3例死亡個案。 2025/08/12 15:50 生活 醫藥
突破罕病束縛成競技疊杯國手 羅弘輔獲總統教育獎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我可是V羅」今年10歲的羅弘輔患有先天性罕見疾病「裘馨式肌肉失養症」,雖然身形比同學矮小、手指較無力,卻未限制他對生命的熱情,「疊杯」運動成為他突破身體束縛的利器,曾獲選為競技疊杯國手並取得佳績,今(2025)年獲頒總統教育獎。 2025/06/08 13:24 生活 文教
男泡溫泉視力竟掉到0.6! 眼科醫曝「病因仍未明」恐持續數年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一名44歲男子做完SPA蒸氣浴,右眼視力竟掉到只剩0.6!眼科醫師檢查後診斷為「希傑森氏表層角膜炎」,使用類固醇藥水治療後、視力恢復良好,確切病因仍未知,推測可能和病毒及免疫機制有關,患者可能出現灼熱感、異物感、疼痛和視力模糊等症狀,提醒民眾,在溫泉浴養生時應避免溫泉水噴濺眼睛;游泳或從事園藝工作,也應注意避免感染源入眼。 2025/06/07 10:18 生活 醫藥
免疫低下患者住院風險>常人4~17倍 專家:新冠確診「要篩不要猜」!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持續上升,確診「要篩不要猜」!高風險族群感染新冠肺炎後,由於免疫力低下,較易有併發重症或死亡風險。研究顯示,各式免疫低下患者住院風險恐是一般人的4至17倍,多個相關團體聯合呼籲高風險族群,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篩檢並就醫,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時間。 2025/06/05 17:10 生活 醫藥
新冠重症8大警訊!14類人風險高 胸悶痛、呼吸喘立刻就醫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新冠疫情持續升溫,疾管署提醒,如有以下8個重症警示症狀任一種,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90mmHg或無發燒之情形下心跳>100次/分鐘,務必立刻就醫,兒童的警示徵象與成人不全然同,家長須多加留意。 2025/05/30 12:15 生活 醫藥
糖尿病害骨質如海砂屋!婦跌倒才知骨鬆 健保擴大給付用藥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83歲鄭女士有30年糖尿病史,今年初在家不慎跌倒後一直腰部疼痛,檢查才發現早罹患骨質疏鬆症。65歲以上長者常見慢性病除了三高,骨鬆也不容輕忽,停經後婦女、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使用類固醇等都是高風險族群,出現駝背、變矮超過四公分、站立直視前方時後腦無法貼到牆時,應及早篩檢,積極治療預防骨折。 2025/05/07 15:54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