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醫師4|兩代醫師澎湖海風接力 名醫示範馬公國小也能讀到醫學院
【記者賴昀岫、梁建裕、陳卓邦/澎湖報導】小兒內分泌權威朱德明是道地澎湖人,也曾擔任三總澎湖分院院長,如今仍每兩周飛回家鄉看一天診。他奉行「病人不動、醫師動」的信念,不只造福了當地兒童,也啟發了現任內科主任吳聲政。談起這位已在島上服務8年的得意門生,他爽朗笑說:「他想走也不會讓他走了,當然一定要把他留在這邊。」
澎湖的風,把朱德明吹回家鄉,也迎來了吳聲政,兩代醫師在海風裡接力,把屬於菊島的醫療信念,延續成世代間的溫柔傳承。
澎湖盛產仙人掌,帶有堅強、希望、溫暖與熱情的意象;就像駐守離島的醫師們,靜靜守護著一方居民的健康。《知新聞》透過系列報導,呈現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內科主任吳聲政的醫療日常,記錄他在小島上耕耘的身影與信念。
病人不動,醫師動 朱德明為離島兒童當「空中飛人」
早期澎湖的小朋友碰到糖尿病、甲狀腺異常、長不高等內分泌相關問題,一定得跑到台灣就醫,舟車勞頓之餘,經濟負擔也相當大;所以朱德明力行「病人不動,醫師動」的理念,每2個星期就有一天是早上5點起床趕飛機,當起守護在地兒童的「空中飛人」,直言自己飛一趟澎湖,可以有20-30個家庭,不用跑到台灣檢查。
朱德明說,這不是因為他自己是澎湖人,而是看到這些負擔對病人家庭太殘忍,「尤其我們澎湖人的落葉歸根思維,真的永遠沒辦法改變」,這是人之常情,這也是他在院長任內,擘畫安寧病房的契機,也才有吳聲政後續的接棒,讓澎湖鄉親不用像他父母那樣,遠赴台灣就醫,最後只能以骨灰罈的形式回家。
澎湖啟蒙老師曾打算租屋不收錢
吳聲政初到人生地不熟的澎湖時,一邊調整工作步調,一邊和太太帶著孩子找房子,第一個租屋點和房東同住,但夫妻倆怕孩子打擾到對方,還是繼續找,「那時候朱院長說他有一個老家,問我要不要去租」,而這位「澎湖啟蒙老師」,甚至還打算把房子租給他們,但不收租金。
吳聲政也傳承了這股善的循環,之後有學弟妹來,在島8年的他會帶著他們認識環境、告訴他們要注意哪些事,像今年有一個學弟帶小孩去,吳聲政就先協助找幼兒園,孩子來了就直接上學;「還有來之後另一半會不習慣,會告訴他們要好好安撫」,例如從澎湖飛到台灣的北中南都很方便,以前很少去高雄的他,現在可以飯店一訂就飛去高雄旅遊。
在澎湖扎根,除了醫療工作,生活挑戰也不小,租屋、托育、門診節奏一步步上軌道後,真正考驗醫師家庭的,其實還是耐不耐得住中秋節到清明節那段時間,每天跟刮颱風一樣的東北季風,以及對島上教育資源的信心。
這當然也曾是吳聲政的煩惱,而朱德明不只口頭安撫,而是透過實際的行動,以及自己一路從馬公國小唸到馬公高中,最後考上醫學院的生命經驗,告訴後輩們,「可以安心留在澎湖」。
朱德明土生土長的澎湖人 讓吳聲政放心孩子在澎湖長大
朱德明對吳聲政的影響,從工作到生活都緊密相扣,身為主管階層的他,遇到行政問題時,會向當過院長的老師請益;私底下則與喜愛出國旅遊的前輩交流,可以帶小朋友去哪玩,加上朱德明是土生土長的澎湖人,證明了「在這邊唸書也可以很有成就」,小孩在這邊好像也不會變壞,自己也有比較多時間陪伴他們。
「像聲政他不是澎湖人,這就更難得。」朱德明說,自己早期在澎湖分院當院長時,常常都會帶學生下班聚聚、認識他的朋友,吃飯倒是其次,而是希望透過彼此聊聊,讓他們知道澎湖的好,他還會開玩笑地說,「你不要瞧不起我們澎湖人喔!」
朱德明表示,身為血液腫瘤科的吳聲政能留下,至少前無古人,繼續下去當然是源遠流長,對當地幫助很大,尤其安寧醫療的延續,真的能強烈呼應澎湖人落葉歸根的念想。
朱德明直言,如果太太沒有點頭,吳聲政絕對不會留下來,雖然可以來回飛,但大部分能留下來的醫師,也都是家人一起待在島上的,「但我覺得最重要還是要有心啦」,每個次專科都很重要,但如果沒有長時間的經營、延續,還是會影響病人就醫意願與政策推行,「現在當然無庸置疑,想走也不會讓他走了,一定要把他留在這邊」。
看更多:
小島醫師1|風城之子銜軍命駐菊島 三總醫吳聲政讓澎湖人「在島」善終
小島醫師2|醫生也能打工度假 澎湖的海召喚!10名來問3名留
小島醫師3|在海的彼端行醫 吳聲政常被問:醫師你今年會不會走
小島醫師5|菊島幸福的事!吳聲政8年告白:該讓醫師無後顧之憂留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