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長觀點|AI局部過熱正經歷一場理性泡沫 投資人主要擔憂這兩點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輝達上周公布財報後,雖然財報數字及展望超出市場預期,卻未能激勵股價,是否因為市場對AI的疑慮還沒完全消除,對後市表現如何觀察?
Luminous Asset Management香港首席投資總監陳彥甫表示,輝達的財報眾所矚目,在最近關於AI是否存在泡沫,泡沫有多大?泡沫是否破滅的討論愈來愈多,作為AI基礎設施的核心供應商,輝達可說面臨前所未見有被檢視的壓力,財報更被視為整個行業,甚至是整個股市健康狀況的關鍵指標。
上周輝達財報還是相當亮眼,第3季的業績遠超市場預期,第3季營收比第2季成長超過100億美元,成長的部分已比絕大多數的半導體公司規模還要大。舉例來說,AMD是GPU市場老二,他們第3季公司營收才92億美元,也就是說,輝達在一個季度就長出1家AMD甚至還要更多。
黃仁勳駁斥AI泡沫化
在這個基礎上,輝達給出更強勁的第4季業績展望,預計營收達650億美元,也是高於華爾街的預測,且這個樂觀預測是假設沒有來自中國的數據中心GPU收入,也凸顯核心的GPU業務還是有很強勁的需求。
輝達的財務長也透露,他們的Blackwell還有下一代Rubin晶片的累積收入能見度,到明年底已達5000億美元,重申黃仁勳上個月在GTC大會透露的數字,他們還表示,需求是超出預期,暗示5000億美元的數字還有上調空間,市場的需求遠高於此,輝達在短短不到30天內,他們的展望又再度提高,這些數字都令人印象深刻。
陳彥甫說,黃仁勳也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罕見駁斥AI泡沫化的擔憂,他試圖向華爾街證明這場AI的技術革命引擎不但沒有熄火,反而更廣泛的滲透,呈現加速擴張,他提到驅動AI成長有三大動力,第一個是後摩爾定律時代,從CPU到GPU的一個加速計算的轉型,第二個是生成式AI對現有應用的改造。
黃仁勳看好輝達處於AI變革中心地位
第三個是他提到未來成長很大一部分是在代理式AI( Agent AI),也就是AI能夠更主動、自主地完成工作,還有一個是實體AI,有人稱它為物理AI,就是Physical AI,未來更能夠感知、理解並且更真實與世界互動的AI系統,包括無人駕駛、人形機器人都是,這些在未來會帶來全新革命,這三大根本性的技術平台轉型,對未來AI持續成長提供堅持的基礎,輝達就在這場變革的中心地位。
輝達的股價在財報公布後,一開始也反應相當正面,還有對於AI市場的樂觀前景,之後為什麼出現反轉?回到過去幾周對科技股,尤其是AI相關類股的拋售,陳彥甫認為,目前市場的環境相當微妙而且複雜,一方面看到AI族群的資本支出不斷加大,各方的參與不斷深化合作,甚至產生供應鏈融資的循環投資概念。
另外一方面,整個股票市場在AI的集中度也不斷上升,很多指標讓投資人對AI市場偏高的估值產生擔憂,不同人有不同的立場,有人說派對會持續下去,也有人認為泡沫很快就要破滅,資本市場也在這樣的討論中震盪。
輝達遠期本益比仍低於過去平均值
他表示,目前的AI市場的確存在的局部過熱,但是整體來說並不是一個廣泛的泡沫。美國市場的估值上升主要由AI相關供應鏈的推動,但是看到少數的龍頭平台公司,包括幾大的CSP業者還有輝達憑藉在行業中的領導地位,還有真實的基本面成長來支撐估值。
舉例來說,輝達這幾年高速成長,股票遠期本益比只比2022年ChatGPT發表前的低點稍微高一點,現在的估值低於過去幾年的平均值,從上游晶片供應商包括台積電樂觀的業績前景,下游CSP業者不斷加碼資本支出,可以確定AI資本支出在可預見的將來會持續。
先不論供應鏈是否可以滿足持續成長的需求,投資人對AI生態系統的擔憂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龐大且複雜的債務融資,還有循環性投資的問題,比如說甲骨文發行債券信用違約交換(CDS,Credit Default Swap),價格從10月中以來已經跳升接近50%,投資人擔心未來會有債務的風險。
第二個是AI不明朗的商業化時間表還有投資報酬率等,輝達他們交出優秀的成績單,不單沒有辦法消除這些擔憂,甚至承認雲端業者Hyperscale 資料中心的供應商,他們的資本支出是還在持續進行,黃仁勳提到這些代理AI、實體AI的收入跟利潤需要數年才能夠實現,這個時間差在短期內會持續存在,讓投資人基於此理論建構的泡沫會繼續發酵。
部分依賴融資擴張的公司股價有探底壓力
陳彥甫說,黃仁勳現在很難做人,他自己也在內部的大會上訴苦,因為市場對於輝達一人救全村的期待,已經高到讓公司陷入某種無解的困境,如果業績出色就會被說進一步推高AI泡沫,如果輝達交不出理想的成績單,就算只差一點點,就會被當成是AI泡沫的證據,整個股市可能就會崩跌。
儘管對業績還有整體AI需求環境還是感到樂觀,但是市場正在經歷一場理性的泡沫,雖然AI長期創造的價值還是相當巨大,也讓整個產業在短期過度投資是合理。另外一方面,不是所有公司或所有投資最後都會開花結果,過程會有一定的傷亡,但他不擔心這些現金流充沛科技巨頭在AI上的投入,就算短期的AI資本支出報酬率不理想,但他們仍可能是長期的贏家。
所以市場修正反而是長線投資人布局這些AI巨頭的好時機,但是當市場情緒反轉,投資人想要去蕪存菁時,一些靠著不斷大規模融資來擴張,或是高度依賴某些客戶支持的公司,能否長期支持下去,就很令人存疑,這些公司短期內股價或許還有探底的疑慮。
【編按】全球金融市場瞬息萬變,股匯債市牽一髮動全身,追蹤專家觀點掌握投資情報。《知新聞》每周推出《投資長觀點》專欄,邀請全球金融投資有10多年經驗的Luminous Asset Management(HK)首席投資總監陳彥甫,獨家專業精闢分析,讓讀者深入了解經濟情勢,掌握投資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