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解禁一周鬆口氣!廚餘養豬須符3要件 關鍵在地方同意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農業部今(11/14)日召開非洲豬瘟中央應變中心第五次會議,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活豬移動管制解禁一周來針對拍賣市場、屠宰場進行高強度採檢,結果全數陰性,為了強化非洲豬瘟防疫,未來一發現斃死豬數量異常,必須當天立即處置,以便快速防堵疫情擴散,若重新開放廚餘養豬得符合三要件:落實查廠、監測即時、法令完備,滿足三要件後最重要是地方政府同意。
活豬移動管制11月7日解禁,防檢署指出,11月7日至12日,化製場斃死豬隻採檢2,116件、化製車採檢804件,豬場豬隻採檢75件、肉品市場、屠宰場異常死亡採檢21件,結果非洲豬瘟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皆為陰性。
「面對非洲豬瘟,我們最擔心的是疫情擴散,必須從過去的事後查處轉變為即時防堵」陳駿季要求各養豬場改變過往做法,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必須當天立即處置,強化防疫效能。
廚餘養豬三要件 地方握有決定權
針對廚餘養豬管理,環境部預計在12月6日前完成「廢棄物清除處理及再利用辦法」修訂,新增強制安裝自動連續監測設備的規定,未來若有惡意違規情事,將直接廢止再利用許可,不再給予改善機會。
陳駿季表示,未來廚餘養豬場重新開放須符合三大要件:落實蒸煮設備(90°C加熱1小時以上)、安裝即時監測系統、相關法令完備,最重要的是必須取得地方政府同意,因為廚餘再利用許可由地方政府核發。
過渡期清運嚴格管控 GPS全程監控
環境部完被法令之前的11月23日至12月6日過渡期間,陳駿季說,協助清運廚餘的養豬戶必須遵守嚴格規定,事先向環境部申請、廚餘須在原載運縣市處理、清運車輛須加裝GPS接受全程監控,此舉是為防止養豬戶私自將廚餘載運至自家豬場,造成防疫破口。
林保署持續於全臺27處有處理廚餘之掩埋場執行周邊環境巡查工作,未發現死亡野豬,並己於11月7日完成全臺27處廚餘掩埋場計136臺自動相機架設,監控周邊野豬出沒情形。
環境部說明,目前可處理廚餘之掩埋場計55場均有設置可預防野豬及野生動物進入覓食之防護圍籬,以防範非洲豬瘟透過野生動物族群傳播,同時也對廚餘再利用豬場持續進行查核,迄今有4家違反禁用廚餘規定,由地方政府依法開罰。
一站式補助服務 下周二全國啟動
為協助受影響的養豬戶,農業部將於11月19日起,在全國各地農會啟動一站式補助申請服務,讓豬農可就近申請,補助金將直接匯入農民戶頭,簡化申請流程。
針對140公斤以上延遲上市的大豬,陳駿季指出,冷凍工會自第一天起就全力配合政策,持續收購大型豬隻,目前透過每周供銷會議及每日滾動檢討,豬價維持相對平穩。
陳駿季表示,農業部將在確保國內成為乾淨場域後,積極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申請非洲豬瘟非疫區資格,但他強調,當前首要任務是確保國內豬場安全,畢竟國內豬肉以內銷為主,呼籲所有養豬戶配合防疫措施,共同守護台灣養豬產業。(出版時間18:42,影片更新1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