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迅確診COVID-19 營養師教「4症狀這樣吃」這項每餐必備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歌手陳奕迅確診COVID-19,原定5月中旬在高雄舉行3場演唱會將延期。新冠疫情升溫,營養師來教吃,高敏敏依不同症狀來攝取蔬果及保 健品;李婉萍建議,每餐都要有蛋白質,吃當季維生素C等水果。

6月估達新冠疫情高峰
疾管署13日指出,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上升,5/4到5/10新冠門急診就診9978人次。上周(5/6到5/11)新增34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6例死亡病例,新增的重症個案,包含一例11個月大男嬰哮吼重症。
營養師教吃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新冠疫情已經連續5週上升,今年疫情高峰比去年早一點,預估6月達到疫情高峰。營養師高敏敏依據4種染疫症狀給予飲食建議。

症狀「有氣無力」
高敏敏說,可能是確診導致的疲勞及體力不支,建議補充維生素B群,有助於增強體力、加速身體各機能的代謝。飲食上可選擇非精緻全穀類,如糙米飯、南瓜、玉米、地瓜、馬鈴薯等,保健品可考慮維生素B群補充錠,以確保攝取足夠的營養。腸胃較敏感者,建議飯後補充B群。
症狀「喉嚨不適」
如喉嚨痛、沙啞、咳嗽等症狀,高敏敏表示,可補充維生素C,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並可能縮短病程。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包括芭樂、紅甜椒、奇異果、小番茄等。保健品方面,可選擇維生素C片或發泡錠,但建議與藥物間隔2時以上再服用。

症狀「腹瀉」
若有噁心、嘔吐、拉肚子等情況,高敏敏建議,每日飲水量應達到2000毫升以上,同時可多補充電解質,以避免身體缺水及電解質失衡導致症狀加劇。必要時可購買藥局專用電解質補充液,市售電解質飲料通常含糖量較高需注意。
症狀「全身痠痛、發炎」
高敏敏說,可補充蛋白質及魚油。優質蛋白質有助於修復組織、減緩發炎,食物來源如雞肉、蛋、豆製品、鮭魚等。鮭魚中富含的Omega-3脂肪酸也有助於減輕發炎症狀。
每餐必備蛋白質
若想更完整補充魚油,可選擇綜合魚油或純EPA魚油,想增加蛋白質攝取則可考慮高蛋白飲品。提醒民眾,確診後不必過於慌張,採取正確的應對方式並搭配充足的休息,才能加速痊癒,早日恢復健康生活。

營養師李婉萍建議新冠輕症飲食4大點:
✅每餐都有蛋白質:香菇雞湯、番茄炒蛋、紅燒牛肉
✅吃到足夠的熱量:地瓜、紅藜、五穀米、糙米飯、馬鈴薯
✅當季維生素C水果:木瓜、荔枝、百香果、芭樂
✅要多喝水補充水份:一天8-10杯水(約2000 c.c.)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