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美天才少年自學寫AI程式 18歲當CEO公司月收破4000萬

美天才少年自學寫AI程式 18歲當CEO公司月收破4000萬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美國媒體報導,美國有一名18歲程式設計天才,7歲時被媽媽送去參加程式設計夏令營後,從此對寫程式產生濃厚興趣,並透過YouTube上的教學影片自學。他開發了一款只要拍食物照片就能計算卡路里的人工智慧(AI)APP,這款名為Cal AI的APP推出後大受歡迎。他現在身為公司的執行長,每月收入高達140萬美元(約4254萬元台幣)。
頒12位模範漁民!署長王茂城:漁業是火車頭產業 產值僅次航運

頒12位模範漁民!署長王茂城:漁業是火車頭產業 產值僅次航運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農業部今(9/3)舉行「114年全國漁民節全國記者會」,漁業署署長王茂城為12位模範漁民披掛榮譽彩帶,他直言,台灣四面環海,漁業是台灣經濟發展的起家產業,歷經超過1甲子的發展,現在產業產值達1千億元,若加上下游,整個產業鏈超過3500億元產值,漁業是火車頭產業,感謝這12位漁民付出。
開學大孩子收心挑戰、小朋友適應困難 專家給家長8大錦囊妙計

開學大孩子收心挑戰、小朋友適應困難 專家給家長8大錦囊妙計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明天是多數學校開學的日子,但不少學生和家長面臨「收假症候群」挑戰,專家建議,逐步調整作息、減少3C使用、均衡飲食和重視情緒調適等方式,有助「身心調適」;針對幼兒園與國小新生首次上學的適應問題,則建議家長提前帶孩子參觀校園、與孩子一起準備書包和文具及心愛的小玩具陪伴入校、放學後及時交流等。
澱粉不足危害大!蛋白質流失、情緒不穩 醣類應占總熱量5成

澱粉不足危害大!蛋白質流失、情緒不穩 醣類應占總熱量5成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許多癌症病人和減重者常認為澱粉會導致肥胖、癌細胞擴散,營養師澄清,不該把澱粉視為敵人,而是要有策略地選擇「非精製澱粉」,建議癌症患者與一般人攝取醣類應佔總熱量的 45%~55%。醣類攝取不足會影響身體修復與免疫功能,還可能干擾內分泌,造成情緒不穩與代謝失衡。
市售5款配方奶vs.母乳含糖量 小兒醫連說2次「不合理」

市售5款配方奶vs.母乳含糖量 小兒醫連說2次「不合理」

【記者盧麗蓮、陳亮諭/綜合報導】母嬰用品店「媽媽餵」一支影片引爆怒火!聲稱寶寶每天喝的奶粉含糖量高「等於2大瓶可樂」,又指奶粉甜度如「珍奶」,呼籲媽媽餵母奶。兒科醫師陳昱潔列出5款知名品牌配方奶,比較母乳含糖量,發現配方奶並未超出母乳含糖量的範圍值,她連說2次「不合理」,不能用大人飲食的思維去看小嬰兒,也不適合以含糖量來評論母奶及配方奶差別。
稱「配方奶」如餐餐喝珍奶!母嬰品牌挨轟充滿錯誤 營養師專業釋疑

稱「配方奶」如餐餐喝珍奶!母嬰品牌挨轟充滿錯誤 營養師專業釋疑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母嬰用品店「媽媽餵」近日在網路社群釋出一支鼓勵親餵母乳影片,卻引爆親子社群全網怒火!因該影片竟聲稱「配方奶」有一半以上全是糖,等於兩大瓶可樂,直指「你的寶寶是餐餐喝珍奶」。結果除了醫師直指這是胡說八道,營養師黃品瑄也專業說明,嬰兒一號配方奶跟母乳含糖量其實差不多,營養組成與母乳大同小異,只是給不便哺乳的媽媽們一個相對OK的選擇,別被網路錯誤訊息誤導。本身就是喝配方奶長大的「阿淇博士」,更直指「媽媽餵」的影片「充滿錯誤、語近恐嚇」。
配方奶被傳「含糖量高=喝可樂」 醫師打臉胡說八道!媽媽餵5點回應

配方奶被傳「含糖量高=喝可樂」 醫師打臉胡說八道!媽媽餵5點回應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母嬰用品店「媽媽餵」一支影片引爭議!影片中聲稱寶寶每天喝的奶粉含糖量高,「有一半以上,它全部都是糖,等於兩大瓶可樂」,又指奶粉甜度如「珍奶」,呼籲媽媽讓寶寶喝母奶。奶粉含糖量高的說法,醫師蘇怡寧打臉「明明嬰兒配方奶粉含糖量跟母乳差不多,為什麼要這樣胡說八道呢?」許多媽媽們也怒轟該說法製造恐慌,網紅陳彥婷也斥,「這什麼比喻啊?給喝配方奶的寶寶貼標籤、情緒勒索沒有餵母奶的媽媽!」對此,媽媽餵今天發出5點回應,表示國內外育嬰的新研究、新發現都是社群素材靈感來源,但不代表這些是沒有依據的一派胡言或異想天開。
「每天都要上班的胖子」減重18公斤秘訣曝光! 國健署計畫3年助42萬人重返健康

「每天都要上班的胖子」減重18公斤秘訣曝光! 國健署計畫3年助42萬人重返健康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我就是個每天都要上班的胖子」,公務員趙先生因健檢發現脂肪肝及纖維化,在醫師指導下,透過飯前深蹲30下、喝水補充水分等,再加上騎腳踏車搭配重訓等運動方式,半年成功甩掉18公斤,衛福部國健署「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3年來,由近3100家診所、5200位醫師,陪伴超過42萬名像趙先生這樣的個案邁向健康生活之路。
癌症登月計畫揪早期肺癌隱形殺手 中研院揭「類晚期」高風險族群

癌症登月計畫揪早期肺癌隱形殺手 中研院揭「類晚期」高風險族群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疾病復發是早期癌症患者最深的恐懼,一項由中研院領導的「癌症登月計畫」將帶來曙光,這項全球最大規模的肺腺癌蛋白基因體研究中,發現東西方、男女的肺癌成因大不相同,尤其亞洲女性的風險因子更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也找出預後極差的早期「類晚期」高風險族群,更開發出準確率高達85%的「四蛋白」檢測工具原型,有望在未來2-3年內應用於臨床。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