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加熱菸業者開賣倒數 民團批:地方稽查無所適從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衛福部國健署核准的首家加熱菸業者,最快10月11日上市販售。民團直言順序完全亂了套,政府預估可增加20億菸捐稅收;但究竟核准了什麼品項的及載具?哪些合法?連第一線的地方衛生稽查及海關人員,至今仍「霧煞煞」,呼籲政府亡羊補牢,也要盡速依法公告「除菸草原味外,禁止所有加味菸品」,並下架加味加熱菸。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指出,衛福部接連7月到9月說法丕變,從7月上旬並非國健署審查緩慢,而是菸商繳交資料不積極;7月底突然公布美、日兩大跨國菸申請的18個品項均通過上市審查,又告訴媒體仍在與業者溝通包裝等事宜,最快半年後才可上市販售;9月中旬突然又宣布「美國與日本加熱菸10月11日、10月19日後即可開賣」。
根據日本調查15-19歲青少年使用加熱菸比率,從0.6%上升至4.8%,四年增加8倍。王瀚陽說,政府預估加熱菸上市可增加20億菸捐稅收,換算後顯示「將新增14萬年輕人加入吸菸的行列」,現在只透過地方衛生局對通路商宣導「加熱菸載具禁止廣告展示」,但網路上仍輕易可見,都可以看到加味加熱菸及載具的廣告與販賣。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加熱菸使用者有八成以上都是年輕人,在開放後至少增加14萬年輕人加入吸菸行列,預計10月11日,也就是連假後就會正式上市。
林清麗表示,目前公告18個,可上市販售的加熱菸品和載具,都是因應台灣《菸害防制法》所「量身訂做」的,並不是在其他國家可以看到或買到的品項,所以不能進到海關,也就是國人和各國旅客,都不能攜帶任何加熱菸,以及加熱菸的載具進到台灣。

「我們這兩個禮拜,也一直接到衛生局的詢問,因為地方衛生局都不知道,到底通過的品項是什麼」,林清麗直言,衛生局很擔心,屆時在市面上稽查會抓錯;而衛福部除了讓菸商可以很快上市販賣外,其他作為相對緩慢,「真的是很不負責任」,希望不要在這樣的情況底下犧牲台灣年輕人的健康。
終身義工陳淑麗指出,對抗菸草公司加熱菸對年輕人的魅惑行銷,不能只停留在一般宣導,政府應依法公告禁止加味菸品,快下架「加味加熱菸」及「所有加味菸品」,同時確實嚴格取締、同步封鎖新型菸品網站,不讓網路、社群遍布的加熱菸、電子煙廣告,繼續成為年輕人的致命吸引力。(影片更新1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