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IA理事長侯永清:台美晶片產能五五分細節待釐清 稀土短期影響有限

【記者蕭文康/新竹報導】TSIA(台灣半導體協會)理事長侯永清今在年會接受媒體聯訪指出,半導體供應鏈遷移美國,企業依自身狀況決定,協會收集資訊回饋美方,並協助解決土地取得、法規適應及人力問題,安排經驗分享加速適應。另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台美晶片50/50產能要求,協會認為此為滿足美國國內需求,細節待進一步釐清;關於中國稀土管制,他認為短期影響有限,因庫存充足,但中長期需尋找替代來源,並密切關注供應鏈變化。
企業自行考量是否赴美設廠、協會會提供協助
媒體問到台灣半導體整個生態供應鏈移到美國去設廠這個部分,整個產業跟協會對於說台灣以及美國政府可以提供怎麼樣的協助,跟有什麼樣的這個呼籲?侯永清表示,現在供應鏈整個到美國去,每個公司他的考量會不一樣,每個公司因為也會根據他的生意自己決定該怎麼去,協會這邊確實也是從不同的公司收集這些資訊,然後反饋給美國的相關的一些合作夥伴,也把這些資訊傳遞給美國政府。
他認為,不外乎大概就是土地的取得跟法規的整個簡化,以及當地人員的一些幫忙,可以透過轉達或會員有些比較早去的經驗做一些分享,也會安排。因為在不同國家,他的法規跟台灣不太一樣。所以遇到兩個問題,第一個是說,對法規的了解,如果說照台灣的方式去做,可能會遇到很多阻礙,協會怎麼樣幫助公司要到國外有一些投資的時候,遇到的法規,怎麼樣讓他們能夠迅速地了解。
第二個是安排一些早去的公司,怎麼樣做一些經驗分享,把以前的學到的經驗 能夠傳達給他們,每個國家一定有他的方式,你不可能說把台灣這套完全搬過去。
台美晶片產能五五分細節待釐清
針對美國商務部長對台灣提出先進晶片50/50產能的需求,協會這邊會怎麼看待美方這樣要求?侯永清回應,目前還不清楚他到底指的是什麼,但是從協會跟政府的管道,目前的了解,目前可能比較傾向是說針對美國國內自己需求的,他希望有50%能夠在美國生產,但是在美國生產不光只是台灣,還有其他很多地方兜 一起,至於說到底要怎麼去分配,以及到底要怎麼去要符合他自己的需求,這個等到他們把釐清了之後,協會再來看怎麼樣來反應。
期望政府提出10年用電總量保障、綠電要有執行力
另外,針對半導體產業在電力的需求有什麼樣的看法?侯永清說,現在協會針對電力主要是有三個方向,第一個是把整個半導體協會的會員公司未來10年要用到電量,大概跟政府提出來,所以希望政府在總電量上面能夠對未來10年的用量能夠提出,能夠確保不受影響。
第二個是針對綠能方面,因為除了總電量之外,像碳,排碳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在全球化的一個議題,所以針對綠能方面的供應要怎麼樣確定綠能的量要來得夠。
第三個是穩定性,除了整個總量夠之外,要確定它不會斷電,它能夠在有一些極端氣情下,它能夠持續,因為短時間的斷電對製造業來講是影響很大,怎麼確定這個方向能夠滿足整個業界的需求。
侯永清提到,綠電如果照政府規劃,應該是可以剛好符合我們的需求,也比我們的需求多一點,所以現在比較擔心的是它的執行力是不是真的能夠如期的開得出來,希望說政府這邊能夠看到每年有一個時間表,能夠定期去查核,確定這個東西是真的開得出來。
稀土管制短期影響有限
此外,關於中國大陸加強對稀土管制方面,侯永清認為,大家的關心,今天不是第一天,所以對目前整體這些的影響,事實上是比較低的,因為我們使用的那些提供產品,他們本身自己的目前庫存量其實也是很夠的。現在只是說,那中長期我們該怎麼樣去?是不是萬一中國真的停了之後,它有沒有可以取代的貨源?不過現在澳洲跟其他地方可能是貨源,但是現在目前為止,當你要換另外一個那個化學品或另外一個稀有物,需要時間。
他評估所以目前庫存是夠,但是就是所有的來源跟廠商、供應商,他必須要花時間去評估上大概要多少時間,假設真的是斷掉之後,還有第二個供應跟第三個來源。所以目前整個協會也跟廠商在密切的觀看,但是目前來看短時間之內(1~2年)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