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損卻領無理賠「氣象數據是禍因」 綠委疾呼保險公司合理判斷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楊柳颱風8月襲擊台東農業,盛產釋迦的東河鄉鄉民面臨產量腰斬,原仰賴保險理賠,卻因東河氣象站所測風速未達契約規定門檻,無法啟動理賠;民進黨立委莊瑞雄、陳瑩今邀集相關部會單位現勘,發現受地形、地貌影響,該氣象站風速數據偏低,與實際災情落差甚大。現勘過程達成共識,農業部、氣象署將提供完整資料,協助農民申訴,盡快完成調處、理賠程序。陳瑩表示將持續追蹤此案,跟莊瑞雄攜手監督,確保農民的心血不會白費。

去年東河鄉釋迦產量約41萬噸,鳳梨釋迦32萬噸、大目釋迦9萬噸,經楊柳颱風肆虐後,今年產量恐腰斬、不及去年一半,農損估計近2億元。該地農民投保釋迦農保95案件,原可仰賴保險理賠,卻因東河氣象站所測風速僅8級,未達契約規定的10級門檻,無法啟動理賠。

莊瑞雄、陳瑩今邀農業部農糧署、農金署、金管會、氣象署及消費者評議中心等單位,同農民親自會勘東河氣象站。在地農民洪進嘉說,當初保單設計時,許多農民已經向農會反映,東河測站的數據偏低,建議不要採用,否則再大的颱風,測站數據都會失真,但這些意見未被保險公司採納,釀致今日爭議令人遺憾。
陳瑩指出,氣象數據受地形環境影響存在誤差,保單卻選用不是設在農業區的測站作為依據,是保單設計的最大漏洞,保險公司不能僅憑「單一數據」作為理賠唯一依據,應該更全面、客觀、合理判斷。
陳瑩語重心長說,台東農民面對天災已經很辛苦,政府有責任補好制度,若保險公司執意以偏差的8級數據拒絕理賠,就是最殘酷的二次衝擊,農民不能再承受「二次傷害」。

莊瑞雄表示,依據保險契約第12條規定,當氣象數據「顯不合理」時,保險公司應參酌替代氣象站數據作為理賠依據,呼籲保險公司依契約精神,在主管機關與消費者評議中心的監督下,採納七塊厝氣象站14級風速等更符合實際災情的數據。確保農民權益不受侵害。
莊瑞雄也提醒,釋迦風速參數保險是今年5月首次推出的保單類型,強調「以氣象數據啟動理賠、免現場勘損」,本應讓農民獲得更即時補償。但若觀測數據與實際災情落差過大,恐削弱農民與保險公司的信任基礎,影響投保意願,將阻礙未來農業保險制度的推展。

會中農業部、氣象署承諾將提供完整資料,協助農民向評議中心提出申訴;農金署與金管會亦承諾,儘速與保險公司協商,避免農民權益受損,農民現場一致委託莊瑞雄擔任評議申請的法定代理人,全力爭取合法理賠。
陳瑩表示,「讓農民安心生產,是政府的天職」,政府必須建立更完善的農業保險制度,針對氣象數據爭議訂出明確規範,避免悲劇重演,她將持續追蹤此案,並與莊瑞雄攜手監督相關單位,確保農民的心血不會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