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精選|自民黨新黨魁可望拿下日相辦公室鑰匙 日本5年換4位首相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周六(10/4)舉行總裁(黨魁、黨主席)選舉,勝選者很有可能成為下一任日本首相,這將是日本5年內迎來的第4位首相。選前民調顯示,日本可能迎來第一位女首相或是二戰以來最年輕的領導人。但無論誰上任,都將面臨卸任的石破茂相同艱鉅挑戰,包括淪為眾參兩院少數派的困難執政、處理緊張的美日關係、應對通貨膨脹與生活成本危機。同時,下任日相對台灣的態度也成為關注焦點。
日本自民黨黨魁選舉10月4日舉行投開票,將選出石破茂在上任不到1年即辭去首相的黨魁之位。5名候選人之中,以44歲現任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和64歲前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這兩人領先,64歲官房長官林芳正支持率排第3,69歲前幹事長茂木敏充和50歲前經濟安保大臣小林鷹之進入第二輪最終投票的機率最低。
新首相如何產生?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首相)並非由全民直接選舉產生,而是在國會的首相指名選舉中,由各黨派出通常為黨魁的代表參加,一般當選者會是國會多數黨領袖。
由於執政的自民黨已先後在眾參兩院淪為少數派,一切變數重重。理論上,占多數席次的在野黨可以聯合起來提名並選舉非自民黨成員的首相,但鑑於在野黨政策分歧,始終缺乏統一立場,自民黨新當選的黨魁很可能直接成為下任首相。
根據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與執政黨已經在協調本月15日召開臨時國會,選出下一任日本首相。
自民黨黨魁任期為3年。然而,根據處理政策的方式以及政黨在未來選舉中的表現,該名黨魁有可能會提前失去職位,被迫交出首相大位,如同去年10月1日上任的石破茂情況一樣。
■相關新聞:
日本首相石破茂辭職 日媒:自民黨黨魁選舉可能10月上旬舉行

5年換了4任首相
日本政局動盪,5年來更換了4任首相,且均為自民黨成員。這始於2020年9月,安倍晉三因健康問題突然辭職卸任首相。安倍被廣泛視為日本最後一位穩定的領導人,在位近9年,但於2022年遇刺身亡。
2020年9月16日,時任內閣官房長官的菅義偉接任首相一職,但在位僅1年便因民調暴跌而辭職,隨後由岸田文雄在2021年10月4日接任。
但岸田的任期也未能持久,在自民黨爆出暪報政治獻金與統一教相關的醜聞後,加上日益上升的生活成本與日圓疲弱,岸田支持率急劇下滑。
接著由石破茂2024年10月接任首相,但上任後僅數日便宣布提前舉行大選,表示「要讓新政府儘快接受人民的評判」。選民們在兩次議會選舉做出明確的表態,將席位投給了在野黨,剝除了自民黨的多數席次。石破茂最終只能吞下苦果,在黨內逼宮下於9月7日宣布辭職。
隨著外界將目光轉向石破茂的繼任者,許多人也在關注下一任領袖是否能打破日本首相短命的循環。

熱門候選人對台灣立場
此次自民黨黨魁的前3名熱門候選人小泉進次郎、高市早苗和林芳正,皆曾在2024年的自民黨總裁選舉挑戰石破茂,其中高市早苗在首輪投票一度成為最具優勢的候選人。
■相關新聞:
小泉進次郎甩網軍風波領跑自民黨魁選舉 日媒:新首相最快10/15出爐
被視為政壇金童的小泉進次郎,其父親小泉純一郎曾在2001至2006年擔任日本首相,且聲望極高,小泉進次郎若當選,可望成為日本最年輕首相。
小泉進次郎曾在日本記者俱樂部辯論會中表示自己去過台灣,但從未訪問中國。他擔任自民黨青年局長及眾議員時,2013年曾率團來台,以感謝台灣在311大地震中的援助,並拜會時任馬英九總統。不過小泉對台灣、中國的相關發言不多,日本學者無法評論他對於台海兩岸是否有明確的想法。
高市早苗若當選,將會成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她是強硬保守派,分析指,高市早苗擅長擬定政策,從政路上受到安倍晉三器重和栽培,兩度在其任內獲延攬入閣,包括2014年擔任日本首位女性總務大臣。高市在安倍遭槍擊離世後,多次宣示繼承立場親台的安倍遺志,表明要更進一步強化日本跟台灣關係。
此次參選,高市投書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談及兩岸政策觀點時,強調「台灣是日本極重要的友人」,認為台灣相關問題應通過對話和平解決,拒絕以武力或脅迫單方面改變現狀;分析指出,高市這段言論旨在牽制中國。
而高市也是此次黨魁選舉中,最公開支持「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候選人。
■相關新聞:
高市早苗喊「台灣是日本極重要友人」 周末搶日本執政黨魁大位
林芳正曾擔任日本國會跨黨派議員成立的「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被認為立場「親中」,對此他自稱是「知中派」。林芳正主張日中關係非常重要,因此要知彼知己,百戰百勝。

下一任領袖將面臨哪些挑戰?
新任首相勢將面臨整合一個疲弱政黨的挑戰,重新吸引選民支持。
彭博指出,對日本來說正值艱難的時刻,不僅面臨美國新關稅、擠壓家庭預算的通貨膨脹以及全球貿易低迷等挑戰,此外,人口減少和老化,以及如何繼續為不斷膨脹之社會保障成本提供資金的問題也日益凸顯。
石破茂曾試圖透過現金補貼來緩解通膨壓力,但未能奏效,而在野黨則透過呼籲減稅獲得民眾支持,因此這位自民黨新任領導人必須拿出創造性才能重新贏得公眾支持。

另一方面,今年7月的參議院選舉,「外國人政策」成為選戰焦點,主打「日本人優先」的參政黨異軍突起,讓自民黨意識到這個議題的重要性。
在自民黨魁選舉9月22日正式公告當天,5名候選人發表參選演說時也對此大多對此有所著墨;其中小泉進次郎指出,部分地區因為外國人非法就業,以及與居民的摩擦、治安惡化,造成在地居民不安。他要正面回應、逐一解決這些問題,為此將強化外國人相關政策的司令塔機能,推動綜合對策。
此外,由於日圓匯率便宜,不僅為日本帶來爆量外國遊客,京都等地的觀光區人滿為患,還有不少喜愛日本的台灣和中國人跑到日本買房,推升當地房價,日本各級政府也陸續推行針對抑制外國人的規則,以降低對日本民眾生活的衝擊。
■相關新聞:
周末精選|大量外國人拖累日本生活品質 政府被迫修法降低衝擊
日本修法管理森林地 買家購買1萬平方公尺以上須申報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