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獲配200億特別預算 大專3年不漲學雜費、35億升級國立大學附醫AI設備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對等關稅政策衝擊全球,高教營運、人才招募及產學合作等面向都受到實質衝擊。教育部編列「強化高教人才培育」200億特別預算,穩定學校營運、減輕負擔、強化人才競爭力,其中有35億元用於國立大學附設醫院補助計畫,包含購置智慧化醫療儀器設備與軟體系統,如透過AI輔助影像判讀縮短66%處理時間。

📌 本文摘要重點 (這是什麼?)
行政院今天就「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工作項目」提出報告,教育部表示,在「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下「強化高教人才培育」項目,教育部次長朱俊彰表示,教育部獲配特別預算200億元,對學生和產業都至關重要。
朱俊彰說,特別條例的200億,將有65億用以協助大學校務精進、不用漲學雜費,讓更多學生可以安心;35億用於國立大學附設醫院AI化等醫療升級;80億為招募國際新血,吸引潛力優秀教師,促進高教永續發展;20億為大學與產業共聘教師、培育人才、協助產業轉型升級,強調面對國際劇情,會全力照顧學生、積極攬才、力挺高教發展。
教育部高教司長廖高賢補充,200億元預算將從顧學生、挺高教、留人才等精神,規劃2方案並執行4計畫。

100億:提升大專校院校務經營補助方案
方案1的100億為「提升大專校院校務經營補助方案」,有65億為大專校院精進校務經營補助計畫,適用對象為國立、私立大專校院,措施內容依學生人數規模核算補助,獲補助學校應辦事項,包含114至116學年不調漲學雜費、提撥至少5%補助經費,用於弱勢及受國際局勢影響學生獎助學金、私校兼任教師鐘點費不低於公校等。
另外35億是國立大學附設醫院補助計畫,廖高賢說,對象為現正執行重大公共建設計畫的國立大學附設醫院,措施內容為補助購置智慧化醫療儀器設備與軟體系統,包含智慧照護與作業優化、自動化設施與AI整合、臨床檢驗與病理研究升級、遠距與高齡照護應用和環境永續設備。
根據國發會「政府重大公共建設計畫114年度預算先期作業審議結果」,教育部所轄的衛生福利措施包括,國立台灣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等相關院校的附設醫院均有列入。

100億:支持高教與產業合作共培人才
廖高賢進一步指出,方案2的100億為「支持高教與產業合作共培人才」,高等教育人才永續發展促進計畫80億元,對象為國內重點研究型大學,「補助對象+提供誘因」措施為研究型大學初聘教師、未來具獲國家獎項學術潛力/能力、簽約金+留任獎金(教育部與學校分攤);學校制度的措施則是大學建立專款專帳、制定標準及績效指標、獎勵金可分階段提領或續存。
20億為強化高教與產業合作共培人才計畫,同樣擇定國內重點研究型大學。廖高賢說,措施為企業與政府共同出資成立專戶/講座,以及學校與企業共聘教師,邀請企業實務人員共同開發課程與教材並參與授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