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飯後腹脹吃胃藥沒效!膽結石作怪 婦反覆高燒入院已嗜睡

生活 醫藥
2025/09/12 11:14
林芳如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一名年近六旬女性患有高血壓與糖尿病,近3個月來一吃完飯就脹氣、上腹悶痛,再度因腹痛、黃疸,伴隨深色尿液、反覆高燒及畏寒等症狀就醫,入院時已有嗜睡現象,經診斷為膽結石導致膽管阻塞,進而引發膽管炎。醫師提醒,膽囊炎易與其他疾病搞混,門診常見病人吃胃藥仍未緩解疼痛,胃鏡看來沒問題而延誤治療時機。

婦人近3個月來一吃完飯就脹氣、上腹悶痛,原來是膽結石導致膽管阻塞,進而引發膽管炎。取自pexels zoomin
婦人近3個月來一吃完飯就脹氣、上腹悶痛,原來是膽結石導致膽管阻塞,進而引發膽管炎。取自pexels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一般外科主任王俞傑表示,膽囊炎患者有八成是膽結石阻塞造成,膽囊功能為儲存肝臟製造的膽汁,當身體需要消化脂肪時,膽囊會收縮,將膽汁經由膽管送入腸道。長期下來,若膽囊內膽汁濃縮或流動不順,可能因體質關係而逐漸形成膽結石。

這些結石隨膽汁流動至不同位置,可引發各種併發症,例如阻塞膽囊出口造成急性膽囊炎;若卡在膽管中,則可能導致黃疸或急性膽管炎。更嚴重者,若細菌上行感染至肝臟而未受控制,便可能發展為敗血症。

膽結石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層,根據文獻指出,肥胖、女性、40歲以上及有生育經驗者為較常見高危險群。王俞傑指出,門診上常看到有病人自述胃痛,吃胃藥仍沒有辦法緩解疼痛,照胃鏡看起來也好好的,因而易與其他疾病搞混,延誤就醫治療時機。

王俞傑提醒,若在健檢中發現膽結石但無明顯症狀,可先觀察;但若出現典型症狀,如飯後右上腹痛、黃疸、灰白便或急性發炎反應,應及早處理,必要時進行膽囊切除手術,以避免病情反覆惡化或引發更嚴重併發症。

膽囊結石疾病常常因油膩的飲食發作,王俞傑表示,考慮疾病會反覆發作且每次發作越來越嚴重,年紀越大發作對身體的傷害越大,病況反覆發作會變得更複雜,即便手術處理也會增加併發症及危險,建議及早處理。最重要還是日常避免過度油膩飲食,並定期健康檢查。

這位年約六旬的女性近3個月來一吃完飯就脹氣、上腹悶痛,曾因右上腹疼痛及高燒送醫,經診斷為急性膽囊炎,住院抗生素治療後返家休養。不料一個月後再度出現腹痛、黃疸,伴隨深色尿液、反覆高燒及畏寒等症狀,入院時甚至已有嗜睡現象。經診斷確認為膽結石導致膽管阻塞,進而引發膽管炎,所幸接受腹腔鏡手術後,病況逐漸穩定。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膽結石 # 膽囊炎 # 膽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