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枸杞全含重金屬?專家教你「還原真相」 營養師授4招安心吃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台灣消保協會抽驗市售30件枸杞,發現全數含有重金屬鎘與鉛,雖未超出乾製品法規,但已超過鮮果標準,呼籲應訂定更嚴格的枸杞乾製品標準;專家指出,枸杞經過乾燥脫水後的所有物質都會被濃縮,如用乾燥率還原鮮重,其實都有符合法規,代表公布的數值有被高估,可能引發民眾不必的恐慌。

消保協會針對市售30件枸杞進行抽樣,發現全數驗出重金屬,就連有機產品也難倖免,主要為鎘、鉛超過現行鮮果標準,而現行檢驗標準是以鮮果為基準,市售枸杞皆為果乾,但枸杞在乾燥過程中,水分大量流失、重金屬含量相對濃縮,乾燥後重金屬濃度會相對提高,導致檢驗值超過標準,長期食用仍有風險,呼籲政府應針對枸杞乾製品訂定更合理的專屬標準,並加強市場抽驗與來源管理。
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凌明沛指出,現行法規是以鮮重(濕重)計算,但進口的枸杞都已經過乾燥,所以都會被濃縮,如果用協會分析的數值直接回推鮮重,其實是不合理的;如果要對應相關法規,應考慮乘上乾燥率乘,就會是符合標準的。
凌明沛說,消保協會引用的出處其實沒問題,但解釋過於高估,可能讓民眾恐慌。事實上,根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台灣成年人每天大約吃10克的枸杞,而歐洲食品安全局(EPSA)建議的每日最大攝取量,換算成枸杞為290克,就算每天吃也不用太過擔心。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鄭維智說,枸杞的重金屬,應適用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中,「其他未列之蔬菜及水果類」標準,其標準是以鮮重計算,鉛之標準值為每公斤0.1毫克,鎘標準值為每公斤0.05毫克,如為乾燥產品,須回推其乾燥倍數計算後,再行核判。
食藥署表示,農業部網站所提供的枸杞乾燥率參考資料,其果實乾燥率以4倍為基準換算,乾枸杞應適用標準值,鉛應為每公斤0.4毫克、鎘為每公斤0.2毫克,經電洽該協會,其表示抽驗品項均為乾燥產品,再檢視該會抽驗的數值,鉛均小於每公斤0.4毫克,鎘均小於每公斤0.2毫克,仍須依衛生局行政調查為主,後續該會函文食藥署,將函請業者所轄地方政府衛生局行政調查並妥處。

正確吃枸杞:謹慎用量、輪流更換品牌
枸杞一向是國人餐桌常見的養生食材,甚至近年在歐美也掀起風潮。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張靜怡提醒,消費者無須過度恐慌,但在日常食用上,務必掌握正確觀念與份量。她提出4招守護健康的原則:
第一招:謹慎用量
枸杞屬於「果乾」類,製作過程中會濃縮養分,也可能同時濃縮重金屬含量。長期大量食用恐有潛在風險,建議民眾切勿因其體積小巧而忽略份量。
第二招:輪流更換品牌
不同廠商的產品來源與製程各有差異,建議挑選幾家信任的品牌,交替食用,以分散可能的風險。
正確吃枸杞:維持健康作息、多樣化攝取
第三招:維持健康作息,幫助代謝
人體本身具備代謝能力,規律睡眠、適度運動、均衡飲食與足夠水分攝取,都是協助身體排除有害物質的重要方式。張靜怡提醒,現代生活中難免接觸到環境中的有害物,若不慎攝取,也不必過度緊張,維持多元飲食、規律作息就能適度代謝有害物。
第四招:破除單一食物神話,多樣化最重要
《本草綱目》曾記載,枸杞能「養肝、明目」,長年被視為護眼聖品。實際上,枸杞確實含有維生素A、β-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等護眼營養素,但類似營養成分在羽衣甘藍、菠菜、山茼蒿、胡蘿蔔、南瓜、紅黃椒、藍莓等食材中也能攝取。多樣化飲食,才是長久的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