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隻雞成本1千元!老蛋農回本要10年 蛋雞場轉型僅1成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雞蛋是日常飲食補充蛋白質來源之一,台灣1年人均消費355顆雞蛋,根據農業部統計,蛋雞場1年產值340億元,近年受極端氣候、禽流感疫病威脅,對養禽業造成極大衝擊,為解決生產效率、雞群整齊度不一及環境不佳等問題,農業部組專家團,輔導蛋雞場轉型革新,透過新設備等,提升產蛋率、拉長飼養周期,但農業部估算,雞場轉型1隻雞成本約1000元,飼養規模2萬隻,就要花費2千萬元,雖農業部有期間限定補助一半,但蛋農年紀大,不想再花錢,轉型意願不高,導致轉型中的雞場僅1成。

目前蛋中雞及蛋雞場面臨5大困境,1.蛋農年紀大,不想再花錢,轉型意願不高;2.禽舍老舊,生產效率差;3.禽流感疫情氣候變遷;4.環境髒亂生物安全不佳;5.雞糞清運及臭味。
畜試所副研究員蔡銘洋說明轉型措施,選擇良好蛋中雞,輔導出生到開始產蛋階段的防疫接種及光照管理、體重調節;導入智能化環控水簾雞舍;輔導雞糞處理,拖糞帶、雞糞發酵或乾燥處理,雞糞1年產值3億元,可增加雞農收入。

畜試所所長黃振芳說明何謂「蛋中雞」,就是產蛋雞在還沒產蛋前約120天內,重要之處在於,大眾都知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家長會把孩子送去補習班,蛋中雞也是一樣,體重和整齊度關乎蛋雞產蛋性能,未經輔導轉型前,蛋雞體重大約700公克,輔導後可達800公克。
措施可讓蛋中雞整齊度由78%提升至86%、產蛋率也由75.8%提高至89.4%,另外,飼養周期可由10個月增加至12個月;但改建設備後,成本計算1隻雞就要花費1000元,若飼養規模2萬隻,等於砸2000萬元,雖然農業部有補助一半,但需自行負擔1千萬,預估回本要花10年,雖然設備可使用30年,不過蛋農年老、後輩不見的願意承接,導致投入的農民不多,增設水簾等降溫設備僅20至30戶,佔比約10%,高達9成仍維持傳統飼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