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快訊
KNEWS
⚡
高息ETF掰了?業界人士指金管會僅提指引規範 對配息「沒有影響」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高股息ETF成為台灣投資人熱愛的投資商品,而近日網路盛傳金管會發布新指引,恐讓市場高配息ETF消失,金管會也對此說明,並無發布新規定,投信投顧公會只是彙整業界意見後提出指引規範,經核定後公會7月初公告「ETF採用收益平準金作為收益分配來源實務指引」。

金管會對ETF運用「收益平準金」發股息訂使用原則
業界人士對此表示,其實高股息ETF的配息水準與續航力,跟指數選股邏輯、標的市場表現以及投資人喜好程度環環相扣,而金管會7月1日公布「ETF採用收益平準金作為收益分配來源實務指引」,主要是2023年底收益平準金動用辦法的延伸,提供投信「實務指引」,規定的精神重點並沒有改變,並且對已經遵循2023年規範的業者來說 ,其實並不會受到影響。
當前資本市場密切關注金管會是否對高股息ETF祭出新的配息持股規範。對此,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於29日表示,金管會已針對ETF運用「收益平準金」發放股息訂出使用原則。
由於部分業者在實務操作中,對適用情境認定仍有疑義,投信投顧公會已彙整業界意見並提出具體指引範例,經金管會於7月1日完成備查後正式公告,旨在強化投資人權益保障。
ETF應訂定收益分配的優先順序
新規範明訂三大原則。一是ETF實際配息率不得高於「參考配息率」,若有差異,須說明理由並留存相關紀錄。
第二項原則為「收益平準金」的運用須設有啟動條件與使用上限。啟動條件包含兩種情形,其一是當ETF配息率低於參考配息率;其二是當淨申購金額較前一期增加10%以上。
第三項則規定,ETF應訂定收益分配的優先順序,並依據配息頻率預估各項收益來源的使用金額。在決定每次配息金額時,應優先使用如股利、債息與資本利得等項目,無須等到完全發放完畢後才動用收益平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