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長期洗腎貧血未改善當心!留意排便 及早揪大腸癌、胃腫瘤

長期洗腎貧血未改善當心!留意排便 及早揪大腸癌、胃腫瘤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貧血是洗腎常見併發症,一般可藉由施打紅血球生成素改善,若長期未改善就得當心。一名50歲病人長期接受血液透析合併貧血症狀,貧血持續未改善,轉介至消化內科評估,檢查才發現是大腸癌;另一名8旬婦自述常疲倦、走路會喘、飯後腹部不適,近期出現黑便,檢查才知貧血主因是胃腫瘤合併出血。
女星兒罹罕病AADC「平均年齡僅6歲」 15歲驟逝!她淚崩:謝謝一生陪伴

女星兒罹罕病AADC「平均年齡僅6歲」 15歲驟逝!她淚崩:謝謝一生陪伴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戲說台灣》御用演員、資深女星李宇柔(現名:陳蔓菲)的兒子「牛牛」罹患罕見疾病AADC(芳香族L-胺基酸脫羧酶缺乏症),過去曾被醫生告知孩子可能只能活到5、6歲,但她不放棄任何希望,積極治療和運動,伴兒長大。不過今天她今天向外界證實,15歲的兒子猝逝,「牛牛走了,謝謝大家一生的陪伴。」
獨家專訪|兒虐名醫吐艱難:人生重來不想從醫 資源不足「救回命卻給不了溫暖」

獨家專訪|兒虐名醫吐艱難:人生重來不想從醫 資源不足「救回命卻給不了溫暖」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長期受虐兒童會產生反社會人格障礙,復健是一條漫漫長路,但長年致力於兒少保護的土城醫院名譽院長黃璟隆直言,台灣目前能做早期療育的心理師、兒童精神科醫師、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和物理治療師都遠遠不夠,把孩子救回來卻沒能讓他變成幸福快樂的小孩,亟需各醫院一起努力,否則挫折感只會不斷增加。
全球屈公病破25萬例!WHO急呼籲 9國旅遊疫情建議升級

全球屈公病破25萬例!WHO急呼籲 9國旅遊疫情建議升級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近期國際間屈公病疫情嚴峻,全球今(2025)年迄今累計逾25萬病例,世界衛生組織緊急呼籲各國採取行動。疾管署今日(7/23)宣布提升九國家/地區旅遊疫情建議,巴西和法屬留尼旺島為第二級「警示」,中國廣東省、菲律賓、印尼、印度、斯里蘭卡、阿根廷、玻利維亞為第一級「注意」。
退休師罹攝護腺癌骨轉移「痛到坐輪椅」 三總跨團隊重拾生活品質

退休師罹攝護腺癌骨轉移「痛到坐輪椅」 三總跨團隊重拾生活品質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攝護腺癌是男性常見癌症,全球排名更高居第一,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2022年有9062人確診攝護腺癌,增幅和前一年相比超過兩成。泌尿科醫師指出,很多人確診初期並無症狀,往往都是攝護腺肥大檢查時揪出,並有三分之一患者已發生遠端轉移,並以骨轉移最常見,嚴重者甚至會痛到無法行走,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一次健檢,並戒菸、戒酒,少吃紅肉、多運動。
AI心電圖揪惡兆!2千人海救2名手術免猝逝 醫:未來可用檢測兒童心臟病(獨家)

AI心電圖揪惡兆!2千人海救2名手術免猝逝 醫:未來可用檢測兒童心臟病(獨家)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傳統心電圖只能從波形判斷病人檢查當下的狀態,有了AI輔助將圖形數據化,搖身一變算命師看出慢性病史到預測未來心血管疾病風險高低,今年雙北市世壯運首度大規模應用AI輔助心電圖檢測,從2200人中成功揪出56名高風險者,2人緊急手術化解危機。這項技術不僅限於診間,從救護車、居家醫療到長照機構提升醫療效率,還能降低手術麻醉風險、解決兒童不擅表達症狀的問題。
口腔驚見不明藍紫腫塊!血管病變惱人 長庚突破性治療登國際

口腔驚見不明藍紫腫塊!血管病變惱人 長庚突破性治療登國際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良性口腔血管病變常見於舌、頰黏膜、口底,不僅影響美觀與進食,亦會出血、疼痛,傳統以手術切除與雷射治療,雖可控制病灶,但常伴隨較大傷口與疤痕。台北長庚醫院長期追蹤研究,證實冷凍槍治療不僅有效消除病灶,還可大幅減少疼痛與復原期,復發率極低,提供病患治療新選擇。
新冠死亡連5周破30例!重症每周破百例 出國旺季感染風險升

新冠死亡連5周破30例!重症每周破百例 出國旺季感染風險升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已經過了高原期,但連續5周仍然每周死亡30多例、重症破百例,處於相對高點,疾病管制署預估這一波新冠流行期至8月初,不過全球新冠疫情呈上升趨勢,正值暑假旅遊旺季,病毒傳播風險增加,民眾如有出遊計畫,建議出遊前儘速接種JN.1疫苗,以獲得保護力。
載入更多